□思尔
沈家门街道一些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在居民区附近开辟公共晾晒区,解决居民晾晒难的问题,老小区“晒”出了新风尚。
洗衣晾晒是寻常日子最日常的细节,但是对生活在老旧小区的居民来说,由于楼间距狭窄、采光不佳,有时候这“一米阳光”也是种奢求。为了与阳光“赛跑”,居民们就利用能被阳光普照到的公共空间晾晒衣物,绿化带、告示栏、健身器材都成为了晾晒区,影响周边环境不说,还引发了居民之间的各类纠纷。
乱晒乱晾要整治,但是居民的生活所需也要体谅,从城市管理角度来说,在关上一扇窗的时候,也要打开一扇窗。在前期征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我区充分利用小区公共空间建起公共晾晒区,将散乱的点整合成统一的片。城市治理“乱”的问题解决了,百姓生活“难”的问题也解决了。
城市文明是生活在城中人的共同向往,这种向往既需要内生动力,也需要外在支持。对于老百姓来说,有时候所谓的“不文明行为”也是无奈之举,如果能为他们提供一条化解无奈的途径,文明行为的养成也就水到渠成。就如同一些社区设立了公共晾晒区后,居民们自发订立了《文明公约》,大家互相提醒互相监督,文明晾衣成为了一种自觉行为。晾晒场上晾晒的不仅是衣物,更是人的文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