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励佳 通讯员 李梅)近日,家住沈家门健民路的郭阿姨满脸笑意,困扰多年的卫生设施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自打搬进健民路,无论刮风下雨,走到离家200米开外倒痰盂,曾是她每天早上的“必修课”。“太好了,这回有了独立卫生间,坚持了30多年,总算不用去倒痰盂了。”郭阿姨说,这得益于无卫生设施房屋提升改造工作的开展。
今年来,我区通过提升改造无卫生设施房屋、道路提质、棚户区改造、亮化提升工程等一系列工作,大步加快沈家门片区城市有机更新,让渔都港城焕发新面貌。
城市“老味道” 焕发新生机
在沈家门老城区,像郭阿姨家这样无卫生设施的住宅共有667户。为此,我区启动了无卫生设施房屋提升改造工作,设立了征迁安置、异地搬迁安置、就地改造三种改造模式。
“今年我们将改造377户,年度目标已经完成了50%,其中直管公房部分的改造工作已基本结束。”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全部667户改造工程将在明年6月完成,让居民告别“拎马桶”时代。同时,今年是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工作推进的第3年,城市有机更新地图持续点亮,城区颜值明显提升。按照年度计划,目前258幢老旧住宅改造总工程进度已达85%。
“城市有机更新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在保留原有风味上,改出群众满意的生活场景。”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逐个点位推进有机更新相关工作。
道路动“手术” 疏通微循环
疏通城市脉络,给道路动“手术”。今年3月,沈家门30余条道路提质改造工程启动,截至目前,总体进度已过半。
兴建路完成雨污水管网改造、外河口路分段完成路面混凝土浇筑、金叶菜场段雨污水管网铺设完成工程量的30%……目前,在沈家门各区块,10余条道路正抢抓工期施工。
“城市风景由道路串联起来,不仅要把路修得好看、舒适,还要深入地下,我们为此重新铺设了地下污水管网,消除地下管线隐患,为改善城市内涝、保护生态环境,疏通城市‘脉络’。”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棚户区改造 让环境更宜居
近来,石弄小区及发达路地块危旧住宅征收签约协议生效,277户居民欢欣鼓舞,气氛好似“过年”。据了解,该地块共有8幢公房,总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房屋,存在面积狭小、基础设施老旧等问题。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让居民心里有了盼头,脸上多了笑意。
据了解,自沈家门片区城市有机更新工作推进以来,中弄村、原沈家门一小、原海研所、夏新地块、大干叠岙、芦西(下李家)等棚户区陆续迎来征收和改造,越来越多的居民告别了居住条件差、安全隐患多的旧房子。
同时,江湾幼儿园开工建设,天吴隧道、岭陀隧道基本完成改造,城市防洪排涝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沈家门一港两岸亮化提升工程完工,961幢老房子实现准物业全覆盖,夏新未来社区加快推进……今年,我区共投入沈家门片区有机更新建设资金42.6亿元,在拆、改、建等系列举措有机结合、协同一致中,沈家门老城区在点、线、面上持续发生着新变化。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做好美化、亮化、彩化工作,进一步注重城市宜居性,完善防洪排涝、雨污分流、交通停车等城市功能,重现充满活力的沈家门。”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