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走进沈家门街道西河社区“红色110”工作室,10多平方米空间里摆放着2张办公桌,2名穿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正在接待群众来访。进来时“乌云密布”的来访者,经党员志愿者劝解后,“由阴变晴”。

2018年从社区岗位退休后,傅海虹并没有选择赋闲在家,而是留在社区加入党员调解志愿者队伍。她说:“2019年3月,我们成立调解工作室,取名‘红色110’,意为体现党员队伍事无巨细,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解决居民生活难题的决心。”

西河社区作为沈家门街道老城区之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各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西河社区又是一个混合型社区,除了新老小区,还有不少散居户,居民自治管理是社区内许多非物业小区的主要管理模式。但随着居民自主意识不断提高,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社区亟需一个“专业团队”作为治理新载体,更好地服务居民,解决日常纠纷。“红色110”工作室应时而生。

“说起‘红色110’这个名字,还有个有意思的故事。”西河社区党委书记吕芳芳风趣地介绍,2019年初的一天夜里,党员傅海虹接到外河口小区居民的电话,称有户人家漏水,波及楼下居民。傅海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寻求解决办法。

“110是公安出警代名词,这也是居民对我们的期望,也是我们办事的追求,所以我们就以‘红色110’为工作室命名。”吕芳芳说。

“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愁死我了。”3月5日下午,“红色110”工作室接到辖区居民吴阿姨反映,称她家卫生间粪水不断外溢,希望社区帮忙解决。

当天“坐堂”老党员傅海虹当即带领值班党员,第一时间前往吴阿姨家里,同时联系管道维修师傅。经维修师傅检查,是因为排污总管堵塞,导致污水倒灌,疏通总管是关键。但由于排污管拐点较多、疏通距离较长,维修师傅忙得满头大汗也无法完成疏通任务,打了退堂鼓。

眼看到了下班时间,要是拖到第二天再疏通,吴阿姨的正常生活就会受影响。傅海虹与在场居民商量后,决定采用高压水枪从一楼往上疏通,费用楼道居民共同分担。在场居民纷纷赞同。有部分居民因外出无法支付费用,傅海虹就帮忙垫付。

当晚7时多,排污管终于通了。吴阿姨握着傅海虹的手连声道谢:“太感谢你了,晚上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群众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傅海虹回复道。

据悉,西河社区“红色110”工作室现有党员33名,其中离退休党员23名,设置了“和谐西河”矛盾纠纷调解、“平安西河”治安巡逻、“文化西河”文艺惠民、“温暖西河”邻里守望、“爱心西河”扶贫帮困、“文明西河”助力创城等6个志愿服务岗,为居民提供多元服务。

从去年开始,西河社区还实施“七日工作法,服务不间断”项目、“线上下单+线下接单”订单式服务项目。在“红色110”党建特色品牌基础上,创建“1+1”志愿服务模式,即1个居民小区设立1个“红色110”党员志愿服务站,居民仅需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党员志愿者就能在第一时间提供服务,真正实现“110的速度,零距离的服务”。

2021-10-22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67844.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