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烧饼油条

□胡汉杰

烧饼油条是我们中国最早的传统早点之一。不管那个阶层,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喜欢吃。我们南方人最早把烧饼叫大饼,把油条叫油炸鬼,大概是因为油炸鬼是油炸烩之谐音——大家痛恨陷害岳飞的卖国贼秦桧,所以名之为油炸桧以泄愤。

过去,在比较富裕的豪门富户,祖父辈才偶尔以燕窝、白木耳、莲子羹之类作早点,而父辈则偶尔以馄饨、鸡丝面或羊肉馅包子作早点,其余的小辈们只有用大饼油条来果腹。

我12岁离家去宁波读书,是寄宿生,吃住都在学校。学校食堂每天早点是喝粥,下粥菜中总有一盆一节一节的切得半手指长的油条,同学问我:“你怎么老是吃油条,不吃别的?”我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它情有独钟,百吃不厌。”

记得有一次,一位姓方的同学请我去一家早餐店吃早点,这家店的标准食品是火腿、鸡蛋、牛奶和面包,这些食品当然也好,可我心里想的仍然是大饼油条。餐后我向他说了实话:“你请客的早点食品洋气浓、品质好,谢谢你让我尝到美味,但对我来说,最合口味的早餐还是大饼油条,我对家乡的土物总是念念不忘。”我那位姓方的同学是宁波半边街“汇丰鱼行”大老板的儿子,他听了我这番话,真觉得不可思议!

又有一次,我和一位姓杨的同学去吃早点,那位姓杨的同学来自湖州安吉,他也特别喜欢吃大饼油条。吃早点时,我们俩约定:六根油条在两分钟内吃完,赢者白吃,输者买单。比赛开始,第一局我输他赢,第二局他输我赢,以勿输勿赢打个平局而告终。

解放初,沈家门宋家弄有一家大饼油条店,小小的一间门面,案板、油锅都放在人行道上,满地油渍污泥,一袋袋面粉堆在一旁,像沙包一样,阴沟里老鼠横行,巷风吹来,尘土飞扬。再看那打大饼油条的人,头发乱糟糟,上身穿一件灰白背心,半件背心已被淋淋大汗湿透,脚上一双拖鞋,嘴里还叼着一支纸烟,就是这样差的环境,做出来的大饼油条还是卖得很好。

六十年代初,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沈家门相继出现了许多食品名牌:巴哈鳗干面、邓阿瑞浆板圆子、长脚梗阿青的肉棕和余阿庆的大饼油条……提起余阿庆的大饼油条人人称赞:余阿庆大饼油条原料好,功夫到,烧烤时间准,火候把控好;人家饼体薄单层,他的饼体厚多层;人家用煤球烤,他用碇碳烤,大饼烤熟后在饼面上再涂上一层陈糖撒上一撮芝麻。他的大饼是螺丝转儿夹芝麻花儿,用手一按,咔吱一声就碎了,吃起来又酥又香,又甜。油条也一样,人家炸的油条黑黜黜、韧皮皮,他炸的油条黄澄澄、胖鼓鼓,一口咬下去,碎片刷刷往下掉,味道真好!余阿庆大饼油条名不虚传,货真价实,深受吃客欢迎。

现在的大饼油条店与过去截然不同了,大饼油条与可口的饮料相配套,如豆浆、牛奶、咖啡,而且已出现观光级的大饼油条店。在那里有穿制服的侍者、有装璜、有灯饰,筷子有纸包着,豆浆碗下有盘托着,非常有格调。

时代变了,但人们对大饼油条的追求没变,只要坚持制作规范,不断创新,历史悠久的大饼油条仍然有它强大的生命力。

2021-09-30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61179.html 1 3 烧饼油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