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然
因天气原因,主审法官不在案件受理地,当事人也无法赶回,那庭审还能不能开?日前,普陀法院通过微信视频的开庭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顺利完成了既定的审判工作。
近年来,普陀法院大力推动智慧法院建设,逐步推行全流程、全要素的线上办案模式。借助于这一数字化平台,不仅可以实现网上立案、网上阅卷、在线缴费、在线查询案件进程,还可以为远在异地的当事人在线开庭,从而节省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可以说,智慧法院不仅是法院数字化进程中目标所在,也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题中之义。
基层法院,尤其是海岛地区的法院,往往面临着案件多、人手少的问题。这些案件多以民事纠纷为主,案件本身并不复杂、案值也不大,但是该履行的司法程序不能缺位,于是许多当事人就只能“排队等位”。智慧法院的设立,让这类案件有了快审快判的渠道,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了。
数字化带来的不仅是司法效率,还有司法效益。智慧法院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数据支撑体系,案件立案后,由庞大的数据所支撑的信息系统会为审理法官迅速搜寻到本案涉及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判例,方便法官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避免了同案不同判。在汇集数据信息的同时,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可以掌握案件背后的重要信息,比如哪类案件在哪些区域、哪些人群、哪些领域呈多发趋势,既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咨询,亦能提升为民服务的精准度。
提升司法透明度,也是建设智慧法院的一个重要目标。相较于以往从诉讼、调查到审判的闭环式模式,智慧法院无疑是一个公开透明的“阳光房”。通过案件的全流程公开,让过去锁在承办人抽屉里的案件成为可实时查询、可公开调阅的信息,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让司法运行更加严格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