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智位”推进还需多方护航

□明德

7月31日起,普陀城区首批577个停车泊位开启智慧停车模式,第二批621个停车泊位也于8月6日起启用。这些停车泊位主要分布在东港二期(海天大道以北至绿园街)、沈家门滨港路(船厂路口至中兴路口)、城北学运路和城北小学周边路段区域。智慧停车实施后,原本一位难求之地有了空位释放,泊位周转率明显提升,较好地体现了统筹停车资源、缓解城区停车难的预期。

“智位”现状固然乐观,但忧患意识不能丢,相关配套举措还得及时跟进。因为车多位少的停车难矛盾并未彻底改善。中心城区停车难,是有限泊位难以满足停车刚需造成的。“智位”虽可促进泊位周转、清退“僵尸车”,从而有效缓解停车难,但却不可能从根本上破解客观存在的供需矛盾。因此,在喜见“智位”成效的同时,还须充分认识破解停车难题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并通过多方施策打好疏堵“组合拳”,从而更好地彰显数字化建设成果。

城区停车资源终究是有限的,在千方百计增设车位的同时,更应凸显各类泊位的公益属性。比如,高效统筹中心城区泊位资源,使各自为阵的楼宇、小区车位更好地体现共享功能。再比如,在一些停车需求旺盛的热点部位增设即停即走车位,满足市民急事急办的临时停车之需。如此多方护航,“智位”推进才能一路凯歌。

眼下,出行方式日趋多样化。在步行、骑车、公交、打的、自驾等多项选项之间,人们随时拨打着精细的“小算盘”,任何微小的变量都可能影响群体选择。比如,让公交更便利、更快捷,让骑行更舒适,就能引导更多人选择绿色出行。如此,“智位”也就会变得轻松起来。

社会治理需要体系,也需要能力。破解停车难,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做法。数字化建设让城市变得更智慧,“智位”推进,多方护航,盘活停车资源办法定比困难多。

2021-08-11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45330.html 1 3 “智位”推进还需多方护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