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治理“僵尸车”还须下好精细功

□曲直

眼下,我区正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僵尸车”清理整治专项行动,相信通过全面清理重点区域“僵尸车”,必能规范停车秩序、盘活停车资源。不过,要确保整治成果,防止“僵尸车”卷土重来,还须因车制宜,下好精细功夫。

胎干瘪时才被发现,甄别难、处理难造成的被动显而易见。而在取得治理成效的同时,新的“僵尸车”又在悄悄地积灰尘、泄胎气,直至下一次专项整治。如此,“鸠占鹊巢”岂不是一直都在进行?

既然如此,何不妨用经济杠杆撬动“僵尸车”,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着智慧停车泊位的推广,原本一位难求的现象出现了泊位周转加快、空位释出增加的可喜转机。停车难得以缓解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半小时后开始计费逼退了那些长期趴窝的“僵尸车”。

整治“僵尸车”的重点区域无不是停车难矛盾突出之地,既然这些地方的公共车位属于稀缺资源,就该高效利用、有偿使用。规定多长时间内免费、多长时间外计时收费,较好地起到了鼓励短时停车、遏制不当占位的调节作用,尤其使“僵尸车”难以混迹其中。

“僵尸车”并非都是号牌缺失的报废车,理当区别情况分而治之。比如,有人买车更多是为了享受自驾游,而平日里则尽量坐公交车、骑自行车,这种绿色出行习惯无疑值得提倡。但这样一来,他们的爱车就可能长时间停在同一车位,很容易成为人们眼中的“僵尸车”。还有,有人需要长时间出远门,停着不动的私家车也难免落满灰尘,甚至瘪了车胎,看起来也像“僵尸车”。这些具体情况虽然合乎情理,但客观上也造成了公共车位周转不灵。其实,车主也有苦衷,谁愿意让爱车日晒雨淋?既然如此,不妨在僻静处为这些“休眠车”搭个安乐窝,比如利用闲置厂房建个存车处。这样既把公共车位腾了出来,又为长时间不用车的人提供了服务,可谓两全其美。

号牌缺失的报废车挤占公共车位,大可以发现一辆、清理一辆。真正难管的是那将弃未弃的破旧车,车主几乎不用,但却还能开动,而且号牌齐全、合法有效,如硬要清理,恐怕于法无据。毫无疑问,停车一旦收费,这类车很快就会沦为报废车。但事实上,在非中心地段仍有必要保留免费公共车位,以减轻公众停车负担,这就导致了“不停白不停”现象。

对此,只能通过细化政策、优化服务,引导车主及时报废车辆。比如,可制定“以旧换新”优惠政策,让更多车主在购买新车时,及时报废旧车。还可以在必要时出台限牌措施,规制“一人多车”现象或增加持有成本。另外,提高报废车辆的残值,形成“扔着不如卖了”的利益驱动力,并提供车辆回收“一条龙”便利服务。

“僵尸车”并非法律用语,通过专项行动清理“僵尸车”,必须于法有据、依法而行。无论新旧贵贱,只要是号牌齐全的合法车辆,车主都享有平等使用公共泊位的权利。能否清退“僵尸车”并确保常态之效,无疑是对治理智慧的考验。

2021-06-09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25050.html 1 3 治理“僵尸车”还须下好精细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