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
普陀田园综合体以北有一座海上玫瑰园,“喂饱水”费力且耗水。海上玫瑰园一期建成网格化水循环灌溉系统之后,不仅解决了鲜花“喝水”问题,还减少了一半用水量。在完善灌溉系统、实现园内水循环基础上,还准备引进滴灌系统,节水效果必将更上一层楼。可见,节水既要从小处着手,更要从大处着眼。
经过多年节水宣传,“节约每一滴水”已渐成普遍共识。涓涓细流可汇成大海,大家一起“捡芝麻”当然重要,但前提是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假如丢了“西瓜”,在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的同时,还会挫伤大家捡“芝麻”的积极性。因此,在倡导人们拧紧水龙头的同时,有必要全面普查水资源浪费现象,并通过立即整改,在全社会形成节水氛围,彰显节水成效。如此,才能不断强化节水意识、巩固节水习惯。
科学节水大有推广空间,比如在农业生产以及绿化灌溉中,大力普及肥水一体化系统,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完全可以做到在满足农作物生长、绿化养护所需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节省用水。工业生产中同样可以通过变革生产工艺、使用节水装置,减少水资源消耗。城市街头的众多洗车店,同样可以通过推广“无水洗车”技术或铺设中水利用管网来实现节水。
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不少,但实际推广却不尽人意,内中既有使用成本过高的客观原因,也有节水意愿欠强的主观原因。比如,很多用户对水价并不敏感,缺少更换节水器具的动因。而有的节水器具虽然效果良好,但前期投入不菲,影响到大范围应用。对此,在加强节水科研的同时,政府有必要通过有形之手大力推广,可以采取财政补贴、企业免费更换节水器具等,可以规范行业标准、利用价格杠杆,倒逼耗水型企业采用节水方式,还可以通过完善公共设施,为全社会利用中水提供便利。
科学节水离不开基础设施的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以及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