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版:

查补自身短板 强化隐患整改 实施精细管理

我区多举措全方位筑牢渔业安全防线

本报讯(记者 励佳 通讯员 朱晓莉)渔业是普陀的传统产业,渔业安全一直牵动着全区人民的心。去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相关部署要求,全面查补自身短板,强化隐患整改,推进渔业安全精细化管理,坚决预防安全事故发生。近日,区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报告,全区安全生产(消防)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在涉海涉渔领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再度拧紧了渔业安全生产的“阀门”。

清单28条明重点抓落实

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近日,我区制定下发《全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任务清单》,28项任务中,既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执法等“规定动作”,也包括了建设智慧渔港、重点渔船岸船通信建设等一批“自选动作”。

“按照清单任务,我区严格落实渔船进出港报告制度,同时渔船安全动态报告由被动转为主动。”区海洋与渔业局渔政渔监科副科长穆黎敏说,本月起,12米以上出海作业渔船在脱编落单的第一时间必须主动向所属的镇(街道)渔船动态点验中心报告,随后每隔1小时报告安全动态;出海作业渔船要在每晚11时主动报告安全动态,未报告的,按照次数给予警告、扣分、停航等处罚。

穆黎敏说,规定开始施行第一晚,出海渔船主动报告率不尽理想。全区相关单位积极行动,通过思想教育、宣传引导等为船老大讲道理、明利害,3月5日晚,主动报告率达到近99%。“要求船老大主动报告优化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进一步强调船老大的主体责任,让他们逐步增强主动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的意识。”

11个点验中心24小时动态监管

在与渔船加强互联互通、落实好各项报告制度、加强对渔船的动态监管中,我区11个渔船动态点验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3月6日凌晨3时,沈家门渔港静悄悄,而位于舟山国际水产城的东极渔船动态点验中心迎来了一天中神经最紧绷的时刻。工作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海洋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细心观察着每艘管辖渔船的动向。通过卫星定位,每艘渔船航行轨迹清晰可见。在渔船即将驶入敏感海域、大轮航线或易碰撞区域时,点验中心将及时发出提醒,避免事故发生。

“一般凌晨3至4点,是人生理上最疲惫,精神上也最容易松懈的时期。这就要求我们格外集中注意力,保证顺利度过‘黑色5小时’。”长期驻扎点验中心的东极镇副镇长张耀说。

自东极渔船动态点验中心投用以来,张耀每周至少轮到两个夜班,经历了数不清的通宵。而在我区,像张耀这样的管渔人员大约有138位,他们24小时坚守岗位,主动干预、及时提醒、跟踪监管,时刻掌握渔船动态,努力把所有危机都消灭在摇篮里。

软件硬件双提升保安全

作为安全责任主体,渔船上的设施设备更新与渔民群体的安全意识提升,对全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起到关键作用。

近期,我区利用春节前后渔船回港的有利时机,为291艘10人以上高危渔船安装“天通”电话。“与原先的各类卫星电话相比,‘天通’信号清楚,通话质量较好,与渔船联系起来更方便了。”穆黎敏说。目前,我区已着手对“天通”电话技术升级,研究开发“一键回复”模式,以期提升沟通与监管效率。同时,年内计划为全区所有60马力以上渔船安装“天通”电话,进一步畅通海陆交流渠道。

除了以科技手段赋能渔业管理,今年,在对职务船员、普通船员的培训上,区海洋与渔业局拒绝“炒冷饭”,新增了安全规章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急救等方面的课程,并通过理论与实操考试,让这些安全知识入脑入心。此外,我区还将通过宣传引导、专项整治等方式,引导渔民自觉穿救生衣等防护设备,增加海上作业的安全保障。

2021-03-09 查补自身短板 强化隐患整改 实施精细管理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98474.html 1 3 我区多举措全方位筑牢渔业安全防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