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
近日,我区率先成立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中心,着力助推社会组织精准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搭建起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的连心桥。目前已有30余家社会组织入驻,指导开展活动6000余次。社会组织有了“家”,社会服务的供给侧就会就有望更加生机勃勃,这无疑是全社会之福。
政府资源有限,民间力量无穷。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为民众排忧解难。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体现,有利于促成更具活力、更富爱心的公民社会。据统计,全区共有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330家,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多达1203家,这无疑是一支服务民众、奉献社会的生力军。
爱心要抵达慈善彼岸,离不开有序引导。假如不能与服务需求精准对接,再充足的服务资源,也难以充分释放正能量。应运而生的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中心,通过服务社会组织达到优化社会服务供给侧的目的,前景令人期待。
蓝天救援队是一家以社会力量参与各种抢险救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成立多年一直在外租场地。新成立的中心不仅给他们提供免费的公共服务空间,还能精准提供活动信息,并给予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最近,该救援队就在中心组织指导下,开展了20余次事故紧急救援活动。
可见,社会服务同样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增加活力,从而形成群众需求呼唤爱心供给、爱心供给满足群众需求的可喜态势。我区在成立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中心的同时,探索建立了社会组织竞争性入驻、社会治理问题收集处理、项目发包(派单)、跟踪评价等四大方面10余个机制,还通过定期组织社区书记座谈、“12345”热线协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方式,收集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治理问题,线上线下的社会服务必将在不断创新中日臻完善。
同样的社会组织,有了“家”就面貌一新、活力大增,充分说明“有形之手”的助力不可或缺。社会服务既需要增量,也需要提质,不断优化供给侧,无疑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