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
海岛的冬日虽有寒意,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去路下徐的兴致。乘坐的面包车,穿过武岭隧道,翻越展茅塔岭,行驶了一刻钟时间,车就到了路下徐村口。
村口耸立着一座气势雄伟的牌坊,牌坊上写着“路下徐村”,字体大小,方正得体,看在眼里感觉舒服。进入牌坊就是一条宽阔的村道,村道十分整洁,没有一点纸屑果壳、没有一点杂草杂物。村道两边栽植多年的香樟树,已经是遮天蔽日,密密匝匝的树枝挨着树枝,墨绿色的叶子层层叠叠,行走在这样的树荫下,虽然,现在感觉到有点儿清凉,但是,要是在炎热的夏日,就会倍感凉爽。走在我身边的一位老者赞叹道:农村有如此美丽的风景,这是想也想不到的!
走完这段林荫道,向右边来到路下徐村中心的文化礼堂,路下徐丰厚的历史底蕴,让人敬佩不已。2015年,村里舍得投资,进行村文化建设,投入资金30多万元,打造了以“崇文尚武,爱国爱村”为主题的村文化礼堂、文化长廊和文化广场。村文化礼堂大门两侧书写着一副对联:“诗书剑气青山流韵路下徐,崇文尚武碧海扬歌桃源境”。阐释了路下徐人所追求的是崇尚文化和本事,永远热爱国家和家乡。
村文化长廊所陈列的内容丰富,贴近村民心意,展示村史文化。长廊里陈列的有姓氏宗族、人文遗存、历史传说、村大事记、乡风民俗、村规民约、革命故事、革命志士榜、抗日志士榜、儒学秀才榜、学子榜、村官榜、军人榜、乡土人才榜、民间技艺人才等等。文化长廊让村落历史留存人间,让正气善行润泽村民,使得路下徐人豪情倍增,不断奋进。
走出村文化礼堂,抬头能望见路下徐背后的黄杨尖山,高高耸立的黄杨尖山,是舟山本岛第一高峰,海拔503.6米。黄杨尖的得名,有一个关于孝子的传奇故事。舟山世代流传着一个“塌东京、涨崇明”的传说。
很久以前在东海中,有一座繁华的都城叫“东京”,因皇帝昏庸无道,百姓无良,民风恶劣而被天上的玉帝下旨沉塌。唯独一个姓葛的孝子为人厚道孝顺,由仙人吕洞宾预先告知其灾难发生的时间,地面沉塌时,葛孝子负母而逃,他向前走一步,后面塌一块,他在哪里歇,那里就留下一个山头,故舟山出现许多小岛。他一口气跑了三天三夜,力竭而歇,于是地塌遂止。葛孝子刚把老母放下,塌地即停止,这地方就取名定海,即今舟山岛。而东京塌下的土地被移至长江口,长出一个崇明岛。为纪念孝子,后人把他的歇脚的地方称为“放娘尖”或“望娘尖”,就是现在的黄杨尖。
黄杨尖因为山高而成古人修道的最佳选择地。传说三国时期的葛玄曾在此山采药炼丹,修道多年,且在黄杨尖的如意石得道升天。因此,黄杨尖山成了海上神山,是舟山道教文化的一大景区,旧时黄杨尖山上还有炼丹洞、捣药石、仙水潭、石道地等遗迹。黄杨尖山的种种传说也列入了路下徐的村文化,并陈列在文化长廊中,供村民或外来游人欣赏。
黄杨尖山下的路下徐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一批革命志士和革命烈士。村里非常重视革命传统教育,作为村文化建设,在村道旁边专门树立了“黄杨尖革命四烈士”纪念碑(碑身是红色的),碑文分别是他们的生平事迹简介,对村民和对外游人都能起到教育作用,我看到有游人在纪念碑前放着一束黄色的小菊花。一些游人都会在纪念碑前驻足,默读他们的事迹,以致悼念。
纪念碑的不远处的墙体上,设有“革命精神”,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展茅先后有52名参加革命,其中34名牺牲,24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路下徐占4名:徐方卷、徐大口、夏自由、陈大夫。还有一位叫徐锦润,他在上海参加工人武装起义纠察队,后在河南牺牲。以上五位后被誉为路下徐“五壮士”。激励人们“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在整洁的村道两边墙体上,村民们采用图文并茂,或者是实物加文字的形式,将路下徐的多彩的历史,以及路下徐人的立足之本、生存之本醒目地在墙体上展示出来。犹如耕地、播种、插秧、收割稻谷,一系列的农业劳作形象,栩栩如生。似乎每个墙体都在对你说话,可谓是一路风景,一路教育。一幅幅墙体图案,在时时刻刻提醒着路下徐的子孙后代,勿忘当年的祖先是怎样的几度迁徙,艰苦地开荒垦地;勿忘“红背单(心)太公”的舍生恩德;勿忘“儒学秀才”造福桑梓,济世为民的情怀;勿忘当年的革命志士是怎样抛头颅、洒热血;勿忘路下徐人几百年来是怎样谨守家规、家训,崇德尊贤,耕读传家……
路边有口面积不大的湖,湖水清淩淩的,在暖融融的阳光下波光粼粼,四周绿荫缭绕,大红的、粉红的三角梅花开得闹洋洋的,湖中弯曲的木质廊道,与四角飞檐的“烟波亭”相映成辉。疲倦了,坐在亭椅上小憇,你可仰头往高空看,湛蓝蓝的天,飘浮着白云;往远处看,黄杨尖山绿林青岩,丝丝缕缕的烟雾缠绕山峰;俯首往下看,湖平似镜,鱼翔浅底。一群一群的游人来到湖边,兴致勃勃地提起相机,按下快门,拍照留念。
近年来,该村在保留院落风貌基础上,增加创意设计,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通过开展污水管网改造,省级美丽宜居村打造,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呈现交通便利、道路整洁、公共设施良好、环境秩序和谐的景象。环境优势加上宁静淳朴的乡村风貌,路下徐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不知不觉来到了村口的另一座牌坊下,牌坊上书写着“小瀛洲”三个大字。两边高大的立柱前后书写着四幅对联,欣赏一番很有意思,正面两幅分别是“依山筑阁秀木曲径通瑶琳,临水构榭碧波芳草起烟雨”“门前山枫红又见炊烟,虞家湾桔黄复闻幽香”。背面两幅是“习风徐徐顿入清凉世界,蝉蛙声声阅尽田园风光”“黄杨尖下雪瑞鸦雀语,卧龙桥畔溪潺鸥鹭行”。
我欣赏四幅对联后,恍然大悟,村子里还有一个称虞家湾的地方,那里是产桔子的,于是我又折回村子,寻找虞家湾,经村人指点,来到了黄杨尖山脚下的虞家湾水库,青山倒映,水波潋滟。伫立在水库坝上,只见水库周边的山脚下,处处是栽种的果树。一幢幢楼房座落在绿树丛中,一个个挂满枝头的有淡黄色的文旦,金黄色的桔子,空气中散发着幽幽清香,诱人口馋,我问一位果农,这里的桔子好吃不?好吃,甜腻不酸,你先尝后买吧。这里简直是瑶琳仙境,桃花源啊……“蝉蛙声声阅尽田园风光”。路下徐村结合村庄农业特色,大力扶持农副产品手工作坊,积极推行番薯糖、观音米、橘子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化,提升农业竞争力。这里的一切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被这里的一切陶醉了,缓缓地走向村口,依依不舍地迈进了车门,车子在飞快地向前奔驰,我的心还沉浸在路下徐。猛然,我想起一个问题,有“路上徐”吗?坐在车上的王先生告诉我,有“路上徐”。这个村有一条路,村民大多数姓徐,路上面的称“路上徐村”,路下面的称“路下徐村”。是啊,不管是“路上徐”“路下徐”,那里的人们都在向着幸福,向着小康,努力着、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