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

构建区、镇、村社三级矛调中心,打造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金名片,实现矛盾纠纷就近就地化解

“最多跑一地”让群众拥有满满获得感

□记 者 俞怡至

通讯员 林其 黄欢

近日,记者探访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只见一楼办事大厅设有诉讼服务、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医患纠纷、劳动纠纷等15个受理窗口,对群众诉求实行“一个门受理、一站式解决、一条龙服务”。这里是我区建成的全省首个全科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成为积极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的一张金名片,荣获2020年度智慧中国“中枢强基”创新奖

“十三五”期间,我区全力打造“上下联通最敏捷、问题解决最快捷、人民群众最便捷”的区、镇、村社三级矛调中心,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从“最多跑一地”向“就近最多跑一地”升级。

(一)

社会矛盾纠纷看似是小事,处理不好却是难事,不仅让群众费时费力,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群众有诉求、有困难,有时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解决,常常出现多头跑、重复跑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我区在社会治理领域秉承“最多跑一地”理念,整合社会治理相关部门集中办公,一站式受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率,2017年建成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服务群众、快速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中显示出显著的工作成效。

2020年10月17日,22名被拖欠工资的外来农民工急匆匆来到中心反映他们遇到的欠薪纠纷问题,受理窗口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将该纠纷信息流转至入驻中心的劳动监察大队。劳动监察工作人员在进一步了解情况后,一方面及时安抚工人情绪,向他们解释相关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法律法规规定,另一方面迅速通过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对欠薪纠纷问题展开调查。

经查,某劳务服务公司负责人牛某拖欠该22名工人2个月工资共计20余万元,上述情况属实,证据确凿。鉴于该案涉及人数多,涉案金额大,中心与该劳务服务公司取得联系后,于当月18日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并于20日达成协议,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书,牛某当场支付了拖欠的劳动报酬。至此,该起涉及农民工的欠薪纠纷,以快速调解、即时履行的最佳解纷方式予以妥善化解,真正做到解决农民工欠薪纠纷“最多跑一地”。

(二)

过去海岛群众有诉求隔海过洋来中心。针对这种现象,我区以人民为中心,以“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一次不用跑”为目标,2019年在全市率先建成街道、村社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站),实行“一窗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打造百姓家门口的矛盾化解地。

2020年6月,在东港街道南岙村调委会工作人员见证下,两位因农业用地纠纷而长期不睦的同村近邻在调解书上郑重签名,一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棘手家务事,通过南岙村综治力量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在3天内得以顺利化解。这是我区强化整合协同,建立镇街、村社两级矛调中心,推进矛盾化解“就地跑”的一个缩影。

我区还建立分级有效化解机制,各级中心纠纷化解时效大幅提升。如区级中心对受理的一般矛盾纠纷,指令涉案的本岛基层中心,在半小时内赶赴区级中心参与化解;涉及外岛基层中心的,在半小时内通过ODR在线参与化解。属于本岛的,区级中心半小时内派人指导化解;属于外岛的,区级中心半小时内通过ODR在线指导化解。截至目前,累计调处化解重大疑难及“三跨”案件154起,调处成功率,协议履行率、群众满意率均为100%。

同时,我区还建立落实网格长牵头排、网格指导员督导排、专职网格员专门排、兼职网格员协助排的“四排机制”,每周一次对重点人员和重点场所走访排查,对一般问题实时解决,对重大问题上报化解,共排查解决诉求隐患86884件,实现了“大事全网联动、小事网内解决”,有效预防矛盾升级恶化,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十三五”期间,我区实施“提升四力行动”,并通过优化矛盾化解、量化事件处置、细化风险评估三大标准,中心规范化、实战化水平不断提升。区级中心矛盾化解率达95.5%、群众满意率达98.8%。

同时,我区还将基层两级中心全覆盖作为全区“五个全覆盖工程”之一,列入年度重点,实施分类攻坚,每月督查督办。目前镇级矛调10个中心、村级85个中心全部规范建成。

2021-01-07 构建区、镇、村社三级矛调中心,打造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金名片,实现矛盾纠纷就近就地化解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77787.html 1 3 “最多跑一地”让群众拥有满满获得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