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舟山赛莱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纪丽丽

为蓝色海岸筑起绿色屏障

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本报讯(记者 胡晓)近日上午,舟山赛莱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纪丽丽跟往常一样来到位于沈家门客运站码头区域的红树林种植区,检查秋茄生长情况,看着一棵棵半身高的秋茄长出了嫩绿色的小树苗,她感到很欣慰。

“秋茄是红树林的一个品种,刚种下幼苗时还不到10厘米高,如今已经这么高了,很不容易。”纪丽丽告诉记者,近年来,舟山不少滩涂受到外来物种侵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且对岸堤造成较大安全隐患,需要在滩涂上种植合适的植物,来保护海岸线资源。

从2015年起,纪丽丽和团队就这一问题开始了调研,并走访了10多个国家和城市,最终选定了最耐寒的红树林。次年,她所在的舟山赛莱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陆续在墩头、鲁家峙、小干等地成功种下几万株秋茄。

“普陀的滩涂面积广阔,泥质细腻,而且干湿度和盐碱情况等跟红树林的生长环境比较接近,如果能在滩涂上种植成功,不仅能保护滩涂湿地的生态环境,还能抵御台风、大潮等带来的不利影响。”纪丽丽说。

秋茄种下后不久就迎来了第一道考验——台风。为了让幼苗挺过肆虐的大风和雨水,每当台风来临前,纪丽丽会带着团队赶到鲁家峙滩涂上,用木条和塑料膜布为幼苗撑起一个遮风避雨的“家”。台风过境后,她又迅速赶去查看幼苗损伤情况,及时做好后续养护。“小树苗就和小宝宝一样,抵抗力差,需要多花时间关爱。”

同时,秋茄又怕冻,如何扛过冬天的低温是个难题。为此,纪丽丽带着团队寻找突破口,开发了秋茄抗逆性生长调节剂,喷到秋茄的根部和叶面,使其对低温失去应激反应,并结合滩涂“三合一”改造、流变式驯化系统、高低温北移驯化等技术,反复试验,保证了秋茄生长时化学成分、微生物、生态的平衡。

2018年初,秋茄幼苗扛过了零下4.2℃的低温,成功实现了红树林北移引种,刷新了目前国内红树林人工引种最北界的纪录。随后的两年间,纪丽丽带着团队又陆续在小干岛及墩头区域种植了桐花树幼苗,以进一步丰富红树林苗种。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我们的红树林项目正是在践行全会精神。”纪丽丽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计划在展茅螺门渔港附近建设育苗基地,将当地1500亩滩涂建设成蓝色海岸的绿色屏障,保护当地的海洋生态环境。

2020-12-11 舟山赛莱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纪丽丽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69992.html 1 3 为蓝色海岸筑起绿色屏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