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肖
普陀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红黑榜”近日首次公示亮相,不仅公示了上榜餐饮店名称、地址、负责人等信息,而且将每家上榜餐饮店的上榜理由逐一清晰罗列,让公众心知肚明。有了这样的“红黑榜”,食客投票时多了一份从容,餐饮店也不敢对食品安全马马虎虎, 真是好得很。
与机动车驾驶员类似,普陀区餐饮服务提供者在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有效证件后就开始被计分,12个月内表现优异的上“红榜”、记满12分的上“黑榜”。不同的是,人们在驾车中不可能知道迎面而来的是循规蹈矩的“红车”,还是屡屡违规的“黑车”,而普陀餐饮店却可以让人一目了然。民以食为天,如此提供“情况播报”,让人吃得安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安全,无法容忍“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执法监管部门有责任通过严格执法来守住食品安全底线,但也无法彻底杜绝“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现象。取缔不够格,罚单没少开,不干不净现象依然无法消除。怎么办?市民的需求就是政府部门的创新动力,普陀亮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红黑榜”,让大家对餐饮店的卫生状况、制作加工、专间管理等情况一眼明了。这样一来,就能更充分地实现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选择权,监管与服务也就变得水乳交融。
消费既是民生需求,也是发展动力。眼下,线上线下消费势头强劲,普陀各商圈生意兴隆。毫无疑问,满足公众吃得安心、买得放心的高质量消费需求,是进一步稳定消费、拉动消费的关键。人们在网购时,总会根据“好评”“差评”进行选择性消费,但随之而来的是“好评注水”。政府部门推出“红黑榜”,不仅把知情权交还给了公众,而且使餐饮店好评度更加客观权威。
随着普陀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红黑榜”的施行,“舌尖上的安全”一定会越来越有保障。希望“红黑榜”制度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并逐步推广,使公众在线上线下的消费活动中,拥有更加充分的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