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陌
今年的冬天来得似乎有点晚,但今年的“双十一”却来得格外早,刚一进入11月,年度消费盛宴的大幕就已经拉开。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双十一”新玩法花样迭出,而这些新玩法的背后蕴藏的是新商机。
天猫的两波售卖期、蘑菇街的押注直播、网红主播组成“带货矩阵”、京东的强大配仓……电商绞尽脑汁,看中的无非是国内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这是一个利好,传递的是对消费内需的宝贵信心。今年的“双十一”也的确没有辜负市场的期待。据统计,11月1日零点至11日零点,2020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季成交额突破3723亿元人民币。
有人说,这是疫情之下被压抑了近一年的消费欲望“井喷式”爆发,但是抛开偶然因素,这也是新消费时代各方聚力的必然结果。线上带活线下,11月11日前后,普陀各大商圈与“浪”共舞,在强烈的现场感和浓烈的节日氛围中收获了真金白银。
到2020年,“双十一”已经十一岁了,从网络场席卷整个消费场,我们在消费额几何倍增长的背后看到的是一个新消费时代的兴起。今时今日,我们很难再说,折扣是吸引消费者投入其中的唯一理由。今年“双十一”推出的新玩法就是消费体验的“领路人”。在消费升级时代,消费者更加关注的是消费体验和服务品质。如何提升消费体验,无论是线下的商家,还是线上的平台,都应该认真研究消费者的诉求,从物流的力度、到退换货的诚意,甚至包括部分平台特推的不考验智商的折扣计算方式,都是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这样的消费语境之下,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去顺应市场的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从实用主义到审美主义,新一代的消费者更期待着新产品、新品牌和新亮点。生产商、商家要竭力寻找与消费者之间的共情,从而在推陈出新中找到将潜力转化为现实消费力的契合点。
在全球疫情的阴霾之下,中国的“双十一”用互联网之光照亮了夜空,消费舞台的聚光灯已经打开,谁会是主角,那就要各凭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