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农产品上“云”才能搭上“快车”

□思尔

为解决橘子售卖难题,近日,桃花镇以“青春直播达人”为平台,为自家农产品上网吆喝。在渔农村文化礼堂搭起直播间,是探索网络经济助农新模式的有益尝试。

农产品卖难问题长期存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农产品滞销现象更加凸显。如何畅通从产地到市场之路?这些年政府部门一直在寻找破解之道。办节、上网、成立合作社……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在提高、农户参与市场的能力在增强,但是客观上,目前大多数农户仍处于个体生产和零散经营状态,与市场对接能力偏弱,销售方式仍局限于等待农产品经销商上门收购,销售链条往往只能延伸到本地市场。

农产品上“云”才能搭上产业“快车”,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渔农民致富增收,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但是对于当下热门的“云”销售,大多数农户的认知也只是停留在最初级阶段,大多仅局限于朋友圈转发、发发抖音视频的阶段。但实际上,“云”销售不只是多出来的一条销售途径,与传统销售模式相比,它具有特异性,有自成体系的市场规律。符合市场主流审美的包装设计以及更有利于提升品牌价值的推广模式,都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培育专业的队伍需要内培外育。一方面要针对渔农民需求与本地产品特质,举办网络销售人才培训。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从政策、人才、平台等多个方面鼓励电商资源从“云”端走下来,让专业的销售平台帮助农户对接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销售,从而让农产品种得对路、卖得更俏。同时要发挥好农村电商网点的组织和服务作用、协调好物流配送资源、提升服务体验。

网络销售的前台是产品售卖,但要保证销售效益,还需要后台的产业赋能,不但从货源、货品上下功夫,还要通过提升品质标准、完善供应体系等方式,多措并举,最终与消费市场并轨。

放眼前瞻,农业产业化的前路就是打造数字农业。今后,互联网思维将从销售终端向生产加工的前沿衍生,以物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深度改变农业的生产、加工、配送、营销和服务。长路虽远、始于足下,今天的先机就是明日的新局。

2020-11-18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59913.html 1 3 农产品上“云”才能搭上“快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