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二版

举一反三办好民生实事

□大力

经过多位人大代表连续两年递交议案,六横杜庄至台门公路亮起了155盏路灯。这件民生实事,让附近村民拍手称好,也给有关部门提了个醒:规定本无错,怎奈变化快,该不该安装路灯还真得从实际出发。

这条建成多时的公路没有路灯,并不是有关部门不作为。按照六横规划建设交通局交通运输科负责人的解释,六横杜庄至台门公路并非市政道路,一般没有安装路灯要求,司机们可以凭车灯和路上的反光标识行车。只是,村民们有不同观感。这条7.2公里长的公路两旁没有路灯,夜间出行不安全,与大家心目中的“幸福路”有距离。事实上,该路段也确实事故多发。这说明,并非村民们要求太高,而是相关标准与实际情况不合拍了。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普陀的路网也不断拓展,许多乡村公路不仅规格提升,而且人车流量剧增,一些路段与市政道路已无明显差别。与此同时,老百姓对公路品质的要求也在水涨船高。不但要“有路走”,而且要“走好路”,这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显然,再按城乡有别的规定设置路灯,难免与百姓的期望脱节。

百姓有诉求,代表来呼吁。令人欣慰的是,六横镇并未拿相关规定当挡箭牌,而是认真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经过反复论证,将杜庄至台门公路路灯工程列入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最终点亮了公路也照亮了民心。

特事特办值得称道,举一反三更为可贵。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议案固然可以有效助推民生实事的办理,但也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有关部门更应变被动为主动,更多地倾听百姓呼声,更好地搭准民意脉搏,让更多的乡村公路畅起来、亮起来。

乡村振兴方兴未艾,城乡二元结构正在逐步解构,诸如公路路灯城乡有别的旧规定或许会变得不合时宜。普陀渔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日趋完善,所有的进步无不是在创新突破中取得的。规定是静态的,社会是动态的,一切应当以百姓需求为导向。

杜庄至台门公路在人大代表呼吁下亮起了路灯,这件事如能促使更多部门梳理旧规定与新需求的种种矛盾,进而大胆改革、积极作为,主动为老百姓多谋福利,可谓善莫大焉。

2020-11-16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58739.html 1 3 举一反三办好民生实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