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培
农业农村部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日前发文,公布了第一批科技团队工作站名单。其中,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的海洋牧场水下在线监测工作站、浙江海洋大学的海洋牧场资源增殖与利用工作站被列入全国工作站,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东海区海洋牧场监测与资源养护工作站入选东海区工作站。29个科技团队工作站(其中9个为全国工作站),舟山占据3个(其中2个为全国工作站),这是舟山渔业科技实力和渔场地位共同决定的。科技发力助舟山渔场重整雄风,无疑是新时代舟山渔业的希望所在。
最近几年,我市以生态修复为抓手,不断加强海洋生态牧场建设,取得了不少科技突破和生态成果。但也不可否认,舟山渔场远未恢复昔日繁荣。资源衰退、渔场外移,作为传统产业的渔业危机重重。禁渔期越来越长是必须的,但也是无奈的,人们更期待舟山渔场海阔凭鱼跃。这就得仰仗科技之力,点“海”成金。
前些天,舟山国际水产城梭子蟹奇货可居,产量下降、价格上涨,让消费者望“蟹”兴叹。与此同时,鱼虾丰收,却遭遇“卖难”。虽说梭子蟹和鱼虾此消彼长属正常现象,渔况受资源、气候、洋流等因素影响,出现大小年现象也不足为怪,但能否依靠科技之力进行调节,从而确保旱涝保收?
秋风起,蟹脚痒,眼下正是阳澄湖大闸蟹的丰收季节。2020年中国·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刚启幕,全国各地消费市场就爬满了大闸蟹。仅仅一个阳澄湖镇湖面人家蟹业有限公司,目前就拥有养殖水面1150亩,联合农户养殖水面近5000亩。依托阳澄湖养殖水面为基础,联合当地蟹农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科学运作模式,在阳澄湖东湖及莲花岛周边建立无公害养殖基地、生态养殖基地,年产销“湖面人家”品牌大闸蟹近300吨。
阳澄湖湖面再辽阔,相较于浩渺东海而言,不过是“小池塘”。正因如此,我们更应从阳澄湖大闸蟹丰收中看到差距。舟山梭子蟹养殖早已起步,不久前浙江海洋大学研究人员还在普陀西轩渔业科技岛收获了反季节繁养梭子蟹。可是,就产业化而言,与大闸蟹相比,梭子蟹养殖简直就是小门小户。“亩均论英雄”,阳澄湖可谓“滴水成金”,“东海人家”不得不甘拜下风。
全国首批海洋牧场科技工作站的设立,是耕海牧渔的新起点。重振舟山渔场雄风,就要把实验室建在大海上,做到科研与推广相结合,让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还要将科技兴海与依法治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完善渔场管理保护生态、涵养资源。如此,舟山渔场重振雄风的期待才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