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非遗“出圈”亦是“回归”

□子陌

当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歌号子”和现代摇滚一相逢,会发生什么呢?舟山本土乐队“贝壳乐队”最近就让两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音乐形式来了一次“金风玉露一相逢”。

“渔工号子”是舟山海岛渔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中自发创造的一种民间音乐,随着渔业生产作业方式的演进,这种具有独特地域性的民间音乐逐渐失去了存在场景。如何让传统文化用现代的方式将其生命力延续下去?需要在保持文化的内核的前提下,寻找它们与新文化语境的契合点。

“渔工号子”演唱风格高亢、凝重、充满力度,从某种程度来说,它可以说是一种原生态的民间摇滚,与现代摇滚有天然的亲和度。这次贝壳乐队创作的这曲《花旗镇》,从歌名到风格都充满了“后现代”意味,对年轻一代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但同时又以“渔工号子”为底蕴,歌词内容则将具有历史感的舟山天气预报融入其中,别出心裁。

当然,我们不能期待靠一首歌就能传承好传统文化,但是这种创新的窗口打开得越多,我们的非遗文化就能走得越远。在以往观念中,非遗文化更多的是以展示的方式传承,但是这种单向输出的传播效果往往并不好,舞台上的呈现再精彩,终究与人世隔着距离。而其实在现代人看来有陌生感的非遗项目,它们在诞生之初都来自生活生产,只不过随着岁月的变迁和时代的更替,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野。

文化的代际传承最终有赖于每一个日常,所以今天我们让非遗创新、上线、触网,看似是一种“出圈”,实则是“回归”。非遗想要进入更多的生活空间,就必须以全新的、更具亲和力的姿态融入寻常人的日常生活。

普陀独特的海洋文化蕴育了丰厚的非遗文化,目前全区有非遗名录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12项、市级31项、区级56项,其中很多项目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缺少市场等现实问题,而一曲新词、一段创意视频、一件新颖伴手礼……或许就是一条条新的传承路径。

互联网时代,非遗文化的传承更需要“带流量”,从李子柒到“国宝会说话”再到非遗直播间,通过互联网传播,越来越多的传统技艺从鲜为人知到“圈粉”无数,在当下觅得新知音。

站在历史的角度,非遗也不过是当时当世的流行文化,只不过时光让流行变成了传统,让时尚变成了经典,我们只要怀着对传统的珍视与尊重,找到最合适的方式发掘、展示、传播,就一定能让那些浸润着中华之美的文化形式历久弥新。

2020-09-09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20063.html 1 3 非遗“出圈”亦是“回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