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为了地球不“管”了

□子陌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规定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这种塑料吸管使用可能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要实现完全降解却要花500年。据统计,2019年全国塑料制品累计产量8184万吨,其中塑料吸管近3万吨,约合460亿根,人均使用量超过30根。

惯性思维中,吸管是现代饮料的标配,无数流水线上的塑料吸管,以极其低廉的成本流入市场,渗透进餐饮业的角角落落。它微小如尘埃,但却因为大水漫灌式的使用,似乎成为了一种必须。哪怕面对后期巨大的环保消耗与降解压力,也很少有人会去思考,如何去寻求一种替代方式?

吸管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产物。六七十年代卖橘子汽水的国营店就会提供用纸做的“麦管”秸秆。再追溯历史,《长安十二时辰》中主人公张小敬就用麦秸吸管吃火晶柿子。一次性塑料吸管被禁止后,纸质吸管将重新回归。这种回归或许会带给许多人一种怀旧的情怀,但是“限塑”不是靠情怀就能坚持下去,公众和商家都要面对习惯改变和成本增加的问题。

首先纸质吸管的耐用度和使用体验都不如塑料吸管,其次纸质吸管以及其他的可降解材料吸管生产成本都明显增加,且保存条件更高、保质期更短。正因为比照塑料吸管的特质,其他的“替代者”都各有缺陷,所以尽管环保大如天,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商家和人,执行还是个难题。

每一次我们选择绿色环保,就意味着要与一些旧习与利益告别,既要靠“禁”也要靠“疏”,而且这是一个全链条治理的体系。对消费者来说,克服对方便好用的贪恋,尽量减少吸管的使用量,毕竟无论是水还是饮料,人类除了“吸”,还可以本能地使用“喝”。对商家来说,要能从社会担当出发适当承担环保的成本,主动行动、自觉配合。对生产企业来说,要从技术层面寻找更加完美的替代方案,制造出既便宜又好用的环保吸管。

“为了地球,我不‘管’了”,这是一家餐饮连锁企业的傲娇声明,或许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对地球的承诺。

2020-08-12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19055.html 1 3 为了地球不“管”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