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炎炎烈日,我区各行各业劳动者默默坚守在各自岗位上,用辛勤和汗水奏响奋斗者之歌,为我区高水平建设“开放活力美丽的幸福普陀”贡献力量。今天起,本报推出“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系列报道,记录各行各业中的劳动者奋战高温的故事。
□记者 陈逸麟
(一)
8月8日上午9时28分,太阳正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高空清洁员李强正绑在吊绳上,头戴安全帽,腰间系着安全带,身上缠绕着冲洗用的水枪,身后吊着一个大水桶,悬空在东港一座高楼的10楼,仔细地清洗着大楼的外墙。
只见他熟练地掏出水管,借着吊绳进行摆荡,冲洗着玻璃,脚尖轻点墙面维持平衡。随后,他拿出刷子,一手抓着吊绳,身体平躺在半空中,伸出另一只手仔细地擦拭着刚刚冲洗完的玻璃。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丝毫不拖泥带水,旋转腾挪的动作宛如一场空中芭蕾。
(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此娴熟的技能并非一朝一夕练就,李强已经在高空清洁员这一行干了20多年。回忆起进入这个行业的原因,李强笑了起来:“我从小就喜欢飘,飘在空中的那种感觉,很自由。”
李强说,他第一次上吊绳时也紧张,师傅告诉不要去想自己吊在空中,而是要想象自己在飞,尝试去和吊绳融为一体。后来自己也会有意识地去放空大脑,享受这种空中漫步的感觉。
飘在空中,成为飞檐走壁的蜘蛛侠令人羡慕,但飘逸只是高空清洁员的表象,空中芭蕾般飘逸的身姿更需要严谨的职业态度护航。
安全在高空清洁员这一行中永远是排第一位的,不管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每一次上吊绳都依旧是一场考验,稍有不慎,就是生死的区别。而在生死之间,存在着很多变量:绳子是否固定到位?安全卡扣是否完全扣紧?身上携带的工具重量是否能在空中保持平衡?所有这些要素,每次工作之前都要进行全方位地检查,以确保万无一失。李强的同事武建对于安全措施还有自己的一套法宝:“每次绑吊索的时候,我会先打一个死结,再打一个防护结,两条绳和两个结相互挤压,一受力就会越来越紧,保障安全。”
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绑上吊绳之后,高空清洁员还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每幢大楼的材质不一样,有的大楼是玻璃墙,对太阳光线反射非常强,会直接伤害人的眼睛,让人头晕,就要事先准备好护目镜。”武建告诉记者,“有的大楼是铝塑板,非常容易吸热,太阳直射之下温度能达到60℃,我们就会选择提早开工,避免空中中暑的危险。”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繁琐细致的安全措施和极度严谨的工作态度,才会有高空清洁员们空中芭蕾一般飘逸的身姿。
(三)
除了自身安全之外,高空清洁员对清洁工作也是一样严谨,对每一块玻璃,每一寸墙壁,他们都会先用水枪冲洗一遍,除去附着在表面的浮尘,然后在建筑表面打一层毛套——一种强力的清洁剂,用来除去粘附的污垢,再经清水冲洗之后用刷子刮洗干净。这样一套流程下来,每层楼清洁时间大约需要15分钟。遇到各种卫生死角,他们还会挤进大楼外墙狭小的空间里,用高压水枪仔细冲洗干净。
一些老旧楼房的清洗,还对高空清洁员的工作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老旧楼房大多堆积了厚厚的陈年污渍,一般清洁剂很难清除,需要使用强酸清除剂,但高空作业风速和风向随时会变化,喷射强酸危险系数极高,需要清洁员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稍有不慎,就会使强酸溅到皮肤上造成伤害。正是这种细致严谨,除垢务尽的工作作风,支持着高空清洁员们一次次洗净高楼,为城市美容。
中午11时,高空清洁员们已经完成了上午的工作,大楼的靠南面已经被清洗一新。脱下被浸湿的工作服,拧了拧汗水,武建黝黑的脸上挂起了一缕微笑。“有时候看着自己洗干净的大楼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这份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也能为社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