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翼荣 诸葛晓明)4月,春阳涵煦,东风织绿。这是59岁的区殡葬管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张信卫离开部队,从事殡葬行业的第27个春天。“没有部队生活的锤炼,就没有现在的我。”回忆起自己的从军岁月,张信卫如是说。1980年,18岁的张信卫进入南京海军指挥学院服役,还当上了炊事班班长,因工作出色,多次受到表扬与嘉奖。“炊事班可不容易,肩负着学院200多号人的吃饭问题。每天凌晨2点就要起床工作,吃不了苦的人是干不了这活的。”张信卫说,正是这段部队经历,将“吃苦耐力、艰苦奋斗”这八个字深深地烙进了他的骨子里。1993年,张信卫退伍转业,在区殡葬管理所担任会计。由于人手不足,他还兼任接运遗体等一线工作。工作中,张信卫延续了在部队时胆大心细、吃苦耐劳的工作风格。1998年,他被提拔为副主任,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开始接触遗体美容业务。“一开始是跟着师父学,师父有事出去了,我就顶上,一来二去,就渐渐掌握了一些技术和窍门,加上自己摸索,很快就上手了。”张信卫告诉记者,遗体美容最难的是整形,有些遗体来自事故现场,身体多个部位破损严重,如不做整形,不要说化妆,连基本容貌都难辨认。27年里,张信卫经手了无数不同类型的遗体,有全身皮肤大面积破损的,有头部破损严重的,甚至身首异处的,最长一次整形修复工作足足花了5个小时,但他不曾喊过苦,叫过累,只求将这项工作完成得尽善尽美,为逝者留下最后的美丽。不过,铁汉也有柔情之时。2011年的一天,已是区殡葬管理所所长的张信卫接到一个电话——曾带着他学习遗体美容的师父逝世了。尽管张信卫早知道师父的病情,也曾去医院探望过,但得知该消息时,他的心情还是难以平静。“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师父的妆我要亲手化。”谈及此事,虽已时过多年,但张信卫依旧有些哽咽。给师父遗体化妆所花费的时间不长,但从中张信卫对殡仪服务工作有了更深的体悟,对生命也有了更深的尊敬。“殡仪服务工作不应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更应有情,无论是遗体美容还是其他殡仪服务,都要心怀对逝去生命的悲悯和尊敬,这样才能真正干好殡仪服务工作。”张信卫说。在张信卫的努力下,我区殡葬服务水平不断进步,殡葬环境有了极大改善,文明办丧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他个人也荣获区级劳模、浙江省最美民政人、最美退伍军人等多项荣誉。但对张信卫来说,荣誉多少是次要的,如何继续把殡葬工作做好,才是他心之所系。如今,愿意参加殡仪服务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而在政府支持下,他提议多次、筹备多时的殡仪服务中心公交线路也计划于今年8月通车,这些好消息都让年近花甲的张信卫倍感振奋。“都说殡仪馆是人生的终点站,能为生命服务最后一程,也是我的光荣。”张信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