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湖
复工复产了,景区盼着游客多一些,饭馆指望生意好一些……作为经营者,谁都希望顾客盈门,但果真人头颤动、挤挤挨挨的,又让人捏一把汗。
复课复学了,老师对学生千叮咛、万嘱咐,除了上学、回家,哪都别去,如此当然更安全,但大家都躲着不出门,谁来拉动内需呢?
一讲做生意,就希望人们“动”起来;一讲控疫情,又要求大家“宅”在家。现实生活中,此类矛盾不少,有时让人无所适从。这时就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告诉人们怎样用好“矛”与“盾”。
毫无疑问,战“疫”既要用“矛”又要用“盾”,如何抓好主要矛盾则需要审时度势。眼下,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全球疫情正在暴发,短时间内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任务依然很重。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8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较长时间”“常态化”这两个关键词告诉我们,一味靠“宅”的防控阶段已经过去了,应当学会在疫情防控中过正常生活。要适应一手用“矛”,一手用“盾”,在胶着中抓好防疫,在动态中确保平安。
就如不能因为害怕事故而不开车,同样地,不能因为害怕疫情而不出门。当然安全之“盾”必不可少。为了维护交通安全,我们有了日益完善的交通法规、道路设施和车辆保险,还有交通警察维护秩序。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刚开始,各种规则和习惯正在加速生成中,大家既是探索者、创造者,也是学习者、遵循者。如今,使用公筷公勺渐成风尚,旅游景区防范聚集性风险的措施也在积极探索中,戴口罩、测温验码更成为人们日常“习惯动作”。
疫情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不小冲击,但也让我们快速成长起来,学会在复工复产中拿着“矛”去冲锋、拿着“盾”来防身。孩子们勇敢地走出家门,背起书包复课复学,从小养成文明习惯、经受疫情考验,他们一定会成为更强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