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丽佳 通讯员 於晓幸)随着创城工作不断深入,原本脏乱的沈家门老城区如今焕然一新。针对部分创城“顽疾”,沈家门街道通过疏堵结合,宣传与整治并行的方式查漏补缺,展开常态化、精细化管理,让文明习惯深入居民心中。
在沈家门街道墩头社区兴建路769号,记者看到,这两天新安装的晾衣架已经投入使用,基本满足居民晾晒的需求。而就在前几日,该处被发现存在随意乱晾晒的问题,居民在附近小公园晾晒的衣物不仅占用了公共区域,更影响了公园的美观。
“这里的房屋原来准备要拆迁,所以居民觉得也没必要再新装晾衣架,但后来由于一些原因拆迁计划没有继续进行,居民也就又开始自己在外拉起晾衣绳,晾晒衣物。”墩头社区工作人员李陆莹告诉记者,发现问题后,社区工作人员立即联系施工单位在该处增设专门晾晒区。
随后,记者沿着兴建路一直往东走,路上发现有序化员手持垃圾钳和垃圾袋来回捡拾路面垃圾。“现在路面上的垃圾主要是烟蒂,一般明显的垃圾不大会有。除了垃圾清理,这条路上沿街店铺如果出现越门经营、占道堆物等情况,我们也需要及时处理,劝导商家规范经营。”墩头社区序化员王祖伦说。
从去年10月开始成为一名序化员到现在,王祖伦明显感觉到他所负责的区域无论是街面环境,还是居民商户的配合度,都有很大提升。“以前那里经常能看到卖鱼的流动摊贩,多的时候,不仅路面脏乱,还阻碍行人通过。”王祖伦指着易家福超市周边说,现在那里的流动摊贩已经基本不见,而且路面干净整洁。
不仅街道路面变得越来越整洁,居民小区环境也在不断提升。走进沈家门名竹苑小区,记者一眼就望到了郁郁葱葱的绿化植物,整齐有序的停车环境,干净整洁的建筑外立面。“这两年,针对原来小区部分区域泥土裸露、小区停车位紧张的情况,我们通过增划停车位、补种绿化等方式解决居民需求,同时提升小区环境。”李陆莹告诉记者,现在,居民对小区环境越来越满意,也越来越爱护了。
“现在各个社区的情况基本良好,主要是对一些小问题需要加强排查,比如晾衣架增设,对淡化的停车线进行补色,日常监督越门经营和占道堆物等现象,防止反弹。”沈家门街道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接下来,街道各社区将在巩固原有良好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