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一版要闻

“大镇带小乡”破解山区发展困局

温溪组团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

□ 记者 季在巷

近年来,温溪组团坚持以“千万工程”引领城乡融合发展,在全省率先探索“大镇带小乡”组团改革。通过以“组团发展”深化“跨山统筹”,在机制改革、项目建设、乡村经营、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意尔康集团的工厂屋顶上,深蓝色的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工作人员正在对光伏发电设施进行日常维护。这个总投资1200万元的屋顶光伏项目,正是温溪组团产业共谋的生动实践。通过组建组团强村公司,整合“一镇三乡”资源,闲置的厂房屋顶变成了村集体增收的“阳光银行”。

“自一镇三乡成立组团强村公司以来,依托温溪镇丰富的企业资源,投资厂房屋顶光伏等联建消薄项目17个,带动2024年组团强村公司实现利润1850万元,组团内总收入10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分别达74%和92.6%,‘一镇’与‘三乡’的村集体收入倍差由4.35缩小至2.36。”温溪组团管委会农旅产业组副组长季剑恺介绍。

除了产业共谋,还有项目共建。近日,温溪镇双岙大桥新建工程项目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这座总投资1076万元的大桥,曾因资金短缺等问题搁置10多年。在组团统筹机制下,项目于去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如今宽阔平整的大桥联通了温溪镇与贵岙乡,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百姓的出行。

“大桥通车后,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城市道路系统,改善出行,完善城市路网,为一镇三乡的土地开发与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青田县温溪江滨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良基介绍。

一直以来,“散而难聚、多而不强”的行政区划格局,都是山区乡镇在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面临的难题。组团后,温溪组团管委会邀请省城乡院、省发规院等规划单位专题编制组团发展综合规划,明确“温溪生态工业、贵岙体旅融合、小舟山诗画浪漫、吴坑民宿经济”发展特点,最大程度减少山区乡镇间的同质化竞争、重复性建设,力争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在规划引领下,温溪组团打破原来乡镇区划行政壁垒,统筹“一镇三乡”精干力量,组建起7个重点项目攻坚专班,成功招引全球特种钢新材料项目、镍基合金新材料项目等多个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

温溪组团还共同打造了温溪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华侨技工学校等一批新的地标项目;建成4所公办幼儿园,推动温溪高中、温溪一中与海亮教育合作办学,公办幼儿园幼儿在园率从11%提升至51%,“一镇三乡”学校中、高考创近年来最好成绩;每千人病床数从1.6张增至5.6张;新增公交路线10条,山区群众也可通过公共交通享受镇区公共服务。

此外,温溪组团成立便民便企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一体化让“三乡”群众最多跑一次,就近办一次,不用多地奔波办事。温溪组团积极探索阵地共建共享、队伍共育共管、资源统筹配置的“大融合、一体化”公共服务统筹一体化格局,创新“乡事镇办”“村事社办”服务模式,让“三乡”群众都能在温溪镇实现养老、医保、社保、民政、卫健等业务“一站式”通办服务,免除群众“返乡入村”奔波。2024年,组团便民便企服务中心累计办件20028件,占“一镇三乡”总办件量的97.35%。

“组团让弱乡得到了更大发展,借助组团的资源优势,推动建设了一批以前想建而不敢建的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推动了镇乡融合发展。”温溪组团管委会副主任李怡乐表示。

未来,温溪组团将进一步发挥好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以更强的担当和实际行动落实好“挑大梁”责任,坚持以“千万工程”引领城乡融合发展,在实干争先中,为青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作示范”作出更大贡献。

2025-06-23 温溪组团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559200.html 1 3 “大镇带小乡”破解山区发展困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