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帆学校九年级 徐 蕾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这是美学对“美”下的定义。而《儒林外史》中作者将“以丑衬美”的艺术手法运用在其中,塑造了许多具有艺术形象的人物。我认为“美的本质”深藏于人心中,难以发现,但有些美浓抹淡妆,镜花水月,徒有虚名。
外在美是由内在美放出的光芒所组成的,但外在美又各式各样,不可相互代替。例如,每个人在照镜子时,都会发现自己不同于他人的外表,这是每个人的特色。但随着现在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美颜”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但有的人为了获得更大的流量,得到更大的点赞和粉丝,形态各异,五花八门,绞尽脑汁使出十八般武艺夺观众眼球,给所谓的“美”披上一件件华丽的外衣,欺骗善良淳朴的观众。这种时候,镜头前自以为是的“美”在时间河里昙花一现,何曾留下游丝样的痕迹呢?当你利用“美”,通过一种不易手段来达成某种目的时,那“美”如肥皂泡,刹那芳华。
《儒林外史》中将官府的旗号搬出来,让大家把钱财交与公的王惠;为功名不择手段,恩将仇报,抛弃妻儿的匡超人……正如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生活中,有的人因学有所成,功成名就而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为了金钱、地位、名声不择手段,找各种机会打着幌子,卖弄自己的学识,搔首弄姿显示“美丽”!这样的学识遭人唾弃,这样美丽转瞬即逝。正所谓“春风一夜吹又过,花落人亡两不知”。
总有人说:“气质美,才是真正的美!”虽然气质无法被镜子所照映出来,但是人眼中的“镜子”却时刻可以亲切感受到:微小的行为,温暖的话语,善良的心地……都在一点一滴展现你独特的美。周恩来,谈吐之间,都尽显他无与伦比的谦卑气质,“民国四大美男之一”的称呼就仅仅只是展现他众美中的其中之一罢,除丰神俊朗外,才华亦甚是了得。他像《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乐于助人,尊重女性,不慕功名,因此杜少卿被称为“真儒”,而周总理则是“真绅士”。“真绅士”深深的刻在一代代人心中。
内在的“美丽”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和追求。那些在平凡岗位倾其所有为社会默默青春,献出年轻生命,用生命谱写不朽诗篇,他们的美被一代代人继承。少年们为了“中国梦”“世界梦”,寒窗苦读,坚定沿着红色足迹,为祖国添砖加瓦。他们的美精神组成了天空远方的洁云,寂寂长夜的璀璨群星,他们的“美”是人间向往的万丈光芒,是不停追逐远方的期盼。
“镜中,呈十八九岁,梳着下路绺鬏的,穿着一位宝蓝纱大领披风的少女。”她正是那位拒绝当盐商的妾而逃婚,后卖文谋生的沈琼枝。作为一位封建思想统治下的女性,她自尊独立,智勇兼备,才貌双全,如此令人惊叹!她没有让任何事情阻挡她努力迈出的脚步。镜中的“美丽”无法反射她心中闪烁的明镜,她的美丽与他人的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美像一颗颗晶莹而闪烁的宝石嵌在深黑色的幕布,那么闪亮,那么灿烂。
“静可造物,亦可造人。”我们通过现实的镜面观察《儒林外史》中人物的丑与美,诠释了“美”。愿,我们每个人在镜子映照中都是永恒的美;希,我们努力实现镜中那份千淘万漉的美……
指导老师:薛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