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清岚 通讯员 陈晓丽) 近年来,江南实验学校以“融”为核心办学理念,通过“加”课程、“减”作业、“乘”服务、“除”焦虑,打造了多样化育人场景的“快乐星期三”项目,让老师教得舒心、孩子学得开心、家长送得放心。
3月13日,又是星期三,江南实验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中迎来了妙趣横生的戏曲课程,学生们学习了越剧中的表演动作——如何使用扇子、戏曲中马鞭的表现力等,还穿上中国传统戏曲的戏装,感受了水袖的表演魅力。而这一切,还要从该校课程的“加减法”说起。
“我们学校在课程上做了硬性设定,周三下午不再安排语数英科等文化类课程,取而代之的是活动课,音体美信息等综合学科课程以及课后托管服务时间段开设的38门特色选修课程。”江南实验学校教师陈超超表示,这特色选修课程中,重点推出了“小梨园越剧社”戏曲、健美操、足球等特色课程,极大地满足个性发展、生命成长需求,拓宽学生学习和发展空间。
除此之外,学校方面还在课后作业上严格规定,每周三老师不给孩子布置任何书面作业,不布置家长手机打卡等任务。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做到常规作业“当堂化”,并从融知、融雅、融礼三个维度设计亲子阅读、运动、劳动等类型丰富的的拓展性作业,让学生经历与体验多样的学习方式。
除了课堂教学上的“加减法”外,江南实验学校在服务师生方面的“乘除法”方面同样交出了满意答卷。
当天下午4点,江南实验学校劳动实践基地迎来了一堂别具特色的“江南味道”体验课。孩子们亲自采摘青菜、玉米、豌豆等果蔬提供给食堂做喜欢的美食,展示丰收的果实。
“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吃到用自己的汗水和双手养大的果实。”江南实验学校教师王叶倩说,学校在饮食上十分注重“乘”服务,在每周三的中餐学校都会安排汉堡、粽子等受孩子们喜爱的食物,而这些食物的原材料大多都是由学校学生自己种植长大的,既绿色又健康,还能让学生体验舌尖上的快乐。
除此之外,“除”焦虑对于日渐紧缩的学习环境来说也至关重要。现在每个周三,江南实验学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都会定期打开解忧信箱,给孩子们予以回信,让孩子们放松心情、不惧困难、用心生活,遇见更好的自己。
接下来,江南实验学校将通过“加减乘除”这四味调料的巧妙运用,把学校管理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打造“双减”教育新样态,促进教育治理创新和教育生态重塑,努力写好教育民生“必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