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柔妤 张永益 见习记者 杨晨曦) “要细刀不要粗刀,细刀改一下,对刀路比较好……”近日,在油竹街道的一家石雕文创工作室里,石雕艺人杨树亮正与同事在电脑前,对即将推出的石雕文创作品《南方小土豆》的3D设计图,进行最后的调整和确认。得益于近段时间哈尔滨旅游出圈,南方小土豆的形象也迅速在全网爆火,杨树亮的工作室也接到了不少有关订单,年后马上要出货。
“我们是十几天前接到这个南方小土豆的订单,这段时间一直在对设计图进行优化,现在差不多最后定型了,马上就要投入生产了,订单量还是比较大的。”青田云修工作室设计师徐金贵一边操作着3D设计稿,一边介绍。
除南方小土豆外,在杨树亮工作室的展柜里,满满一排都是形象各异、创意十足、紧跟时尚潮流的卡通石雕小摆件。据杨树亮介绍,以往的石雕产品多停留在创作生产高价的艺术品、收藏品和礼品上,工艺美术品动辄十多万元的价格让顾客望而却步。而这种文创小摆件不同,它受众广泛,每件作品价格只要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同时,他还“变废为宝”,用一些废弃的边角料做挂坠、手串、烟灰缸等。“像这种价格不高,又具有一定欣赏性的手把件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在市场上颇受游客青睐。”杨树亮说。
早在2017年,杨树亮就萌生了开发石雕文创产品这个想法,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石雕+文创”模式。作为最早“吃螃蟹”的人之一,青田石雕在杨树亮的手中也逐渐成为了接地气、有创意的艺术新品。
“每次新的文创一推出就被一扫而空,基本上半个小时几十件都卖完了,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已经有20多万元的销售额了。”说起如今的市场反馈,杨树亮一脸兴奋,他表示,新的一年,他打算进一步运用电商、直播等平台,创新网络定制、视频选料等销售模式,积极接轨大众消费市场,使石雕文创走进年轻人的视线,还要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参与到石雕文创产业中来,使其成为一项“文化味”极浓的共富产业。
近年来,我县石雕产业跳出传统思维,走出了一条由传统雕刻向多元雕艺、文化创意等高附加值方向转型的变革之路。一系列“石雕+”文创产品,不仅拓宽了“老工匠们”的营收通道,更引导了大众创业,成为一项“文化味”极浓的共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