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特刊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三)

●意大利阿西西—斯波莱托陡坡橄榄树种植系统

本系统于2018年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阿西西(Assisi)—斯波莱托(Spoleto)陡坡橄榄园是意大利历史上最重要的橄榄种植区之一。橄榄核曾在该地伊特鲁里亚人(Etruscan)的墓穴中出土,据此,橄榄种植可追溯至公元前7世纪。除此之外,该地还发现了公元1世纪罗马橄榄磨坊的考古遗址。

该系统主要以传统梯田管理为基础,确保橄榄树在梯田上正常生长。此外,几个世纪以来,从种植到收获,农民在各个环节皆采用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以保证本地橄榄油的高品质。

该地区生产的橄榄油产品质量高,种植方式、制作工艺独特,已通过DOP(原产地名称保护制度)认证。阿西西—斯波莱托陡坡橄榄园的层层梯田是传统知识的结晶,一直延续至今。

●意大利索阿维传统葡萄园种植系统

该系统于2018年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作为农业经济系统,过去200多年来,索阿维传统葡萄园是当地3000多个家庭的收入来源。该系统采用传统方法管理葡萄藤,即使在最艰难时期,也成功保障了葡萄农、葡萄酒生产商、装瓶商等生产链各方的收入。尽管当地以小型或微型葡萄园为主,但索阿维葡萄园通过合作创新,仍有着很强的竞争力。该系统生产的葡萄通常用来酿制一款极负盛名的意大利葡萄酒。

●葡萄牙巴罗索农林牧系统

该系统于2018年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巴罗索地区是葡萄牙北部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佩内达·吉尔斯国家公园的部分区域。当地现有的农耕制度受土壤及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其农业经济以小农农耕,牛、绵羊、山羊放牧和猪养殖为主,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且发挥着重要社会作用。

尽管当地居民已在此生活数千年之久,从事各类农林牧活动,但仍能在此找到多处保存较为完好的重要生态区。时至今日,该系统依然是典型的山区农村自给经济,农业投入产出比较低,农产品鲜有剩余,相比本国其他地区,当地人口消费水平也偏低。

●墨西哥传统架田农作系统

该系统于2017年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墨西哥传统架田农作系统(Chinampas)是由一座座人工浮岛铰接而成的农业系统。自墨西哥古文明阿兹特克时代(Aztecs times)以来,当地农户在口耳相传的浮岛流行文化下,开始利用传统方法建造架田,并延续至今。

架田农业生产力很高(每年可收获五季),周围运河、沟渠交织密布,本地垂柳品种环岸种植,柳树发达的根系能稳固架田边缘,发挥着防风御虫、栖息群鸟、保持水土的作用。

架田农业系统提供了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如霜冻、降雨不均)的样本,通过强化社会关系网,实现了农业生态集约化、城市发展和遗产恢复三者之间的共生共存,也有利于开发农耕技术,促进当地人民团结,厚植集体情怀。

●秘鲁安第斯高原农业系统

该系统于2005年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安第斯高原农业系统(Andean Agriculture)生物多样性丰富,当地人民世代耕种,培育作物多达177种,尤以根茎作物见长。不同的海拔高度种有不同的作物种类:玉米种植在海拔2800—3300米;马铃薯种植区位于海拔3300—3800米;牲畜养殖和藜麦等高海拔作物区分布在海拔3800—4500米。不同海拔高度都种植着本土选育出的各类作物。

当地原住民社区组织结构稳定,保留着本族生活准则和文化习俗,如祭拜大地母亲帕查玛玛(Pachamama),此类社区组织结构既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利于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实际上,加强身份认同也是当地发展农业的主要目标之一。

该区至今仍保留着绝大部分古老的传统农业技术。与此同时,也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如青年涌入城市,导致大量农业知识的失传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实施可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智利智鲁岛屿农业系统

该系统于2005年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马铃薯起源于智利智鲁群岛(Archipelago of Chiloé)。当地土著居民种植的马铃薯品种繁多,曾一度有2500多种,现存200多种,是当地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世界马铃薯的宝贵基因库。智鲁群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农业现代化之前的800至1000年。岛上物种丰富,是濒危动植物种群的“避风港”,其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重要意义。

当地农村妇女在各类蔬菜园中种植马铃薯等蔬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巨大贡献。智鲁群岛地理位置偏远,马铃薯是当地民众的重要口粮和生计来源,在其文化中烙下重要印记。迄今,当地民众依然沿用世代相传的农耕方法,传承着3000年的信仰和神话传说。

智鲁群岛在物种原位保护方面有着无可代替的地位,千年以来,当地农民也在物种保护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群岛为动植物繁衍提供家园,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增添色彩。

过去,农村妇女在自家菜园的小块土地上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群岛偏处大洋一隅,马铃薯即意味着生存,因此与当地文化和多种用途有关的祖传社会习俗、信仰和神话得到发展也就不足为奇,其中一些文化习俗已传承三千多年,仍经久不衰。

农业现代化之前,智鲁群岛原住民农户种植的马铃薯多达800至1000种。然而近年来,种质资源普遍减少,群岛最偏远地区的品种数量也有所下降。

●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埃斯皮尼亚山南部传统农业系统

该系统于2020年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埃斯皮尼亚山的传统居民以采集Sempre-vivas花朵而广为人知,在与周边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中,这个复杂的农业系统应运而生。本系统根植于海拔600—1400米的山地,拥有各式各样的独特景观和生态系统。

当地居民创造的独特农业系统和特色文化,实现了人与环境高度和谐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离不开他们对自然循环和生态体系的深刻理解,以及所积累的广博的本土植物管理知识。

农民为维持生计,巧妙协调各种农耕活动,以适应不同的土壤条件、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他们在住房周边经营农林园地,以满足自身日常需求;在大农场种植各种粮食作物,采收野生产品;在草原养殖动物;在高山采集本土花卉……从高处的山顶到低处的田地,该农业遗产系统将各类农业环境涵纳其中。

如今,Sempre-vivas花卉及整个农业系统已成为当地的特色“名片”,既保护了本土自然风貌,也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粮食和生计安全。

2022-07-19 (三)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251565.html 1 3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