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理论

发扬青田“三早”的革命传统

■ 文/程伯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联系实际,回顾了解青田党史,对于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具有重要意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县的青年早觉醒、早革命”。

青田县自古以来,就是个“垒石成田”有名的贫困县。五四运动爆发以来,青田进步青年纷纷觉醒,为改变旧中国,较早多方寻求革命真理和道路,形成了“外出革命早、华侨革命早、本土革命早”的“三早”的革命传统,体现了青田侨乡和革命老区县共创的青田党史特色。

一、外出革命早

章秋阳,东源镇东源村人。于1922年在上海与陈云一起参加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的活动家。1925年上海工人罢工胜利后,曾担任上海店员总工会委员长等职。此后一直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于1940年在安徽被国民党跟踪特务杀害,时年39岁,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麻植,腊口镇大坑九山村人。处州中学毕业后,于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周恩来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军校政治部主任,由于麻植好学能干,很快成为军校骨干和周恩来的助手。后来曾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秘书,在区委书记兼军委主任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1926年周恩来等调离广州时,麻植奉命留在广州主持军委工作。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原已脱险的麻植,为保护存放在军委的党内文件和中共党员名册,重返军委住处,在焚烧文件时,不幸被捕杀害,时年22岁。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88年,邓颖超同志专门来信给青田党史研究室,回忆怀念麻植烈士。

周定,青田南田敖里村人。1924年国立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于1926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曾被派往江西做党的秘密工作。1927年担任浙江省委特派员,协助省委代书记王家谟在温州施实《浙东农民暴动计划》时,因叛徒出卖而被抓捕杀害,时年30岁。解放后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以上热血青年,在中国革命早期就同周恩来、陈云等一道革命,并为国献身,充分说明青田人“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和对党忠诚的崇高品德。此后,许多青年陆续外出,求学、谋生、革命。

二、华侨革命早

青田华侨身在海外,心怀祖国,边谋生边寻求救国之道。当时,由于在法国巴黎以周恩来等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宣传发动和关心,对青田华侨影响很大。

1923年—1924年。青田旅欧华侨张竹仙、陈育黄、吴岩进和吴诈候等7人,由旅欧支部成员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两个中共青田小组。在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青田党小组组织华工学生参与集会和上街游行等活动,声援祖国工人学生的爱国斗争,并取得胜利。1927年因形势急转,经组织批准吴诈候等回国参加革命。

1933年—1936年,在法国巴黎的青田华侨林德光、金映光、金直夫、何志宏、黄里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们积极参加中共在巴黎出版的《救国报》的印刷发行工作。因该报极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引起国民党和法国当局的恐慌而被查封。后来他们将《救国报》改名为《救国时报》继续出版,并扩大发往欧洲、美洲、亚洲等43个国家和地区。林德光等负责排版和印刷,不计报酬,日夜加班,为该报出版作出贡献。广大海外华侨和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大家以建立团体、集会示威、办刊宣传、捐款捐物和回国参战等多种形式,积极投入抗日救国活动。

1938年,旅法青田华侨林德光、金映光、金直夫、何志宏、黄里等人,受党组织安排回国抗日。建国后,金直夫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林德光曾任辽宁省出版局顾问,均为离休干部。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就有一批青田旅俄华侨受到俄国革命思想的影响。如郑秾,仁庄罗溪人,1922年—1927年先后两次赴苏联经商。1928年回国,1930年春在阜山参加红军游击队,后被入编红十三军一团。面对敌人疯狂“清剿”,郑秾被逼避难到兰溪等地,以行医传武为名,继续组织游击队近1600人,称之“红二师”自任师长。1931年10月正组织农民暴动时,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杀害,时年36岁。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青田华侨革命早的爱国热情,名扬全国,受到多方赞赏。

三、本土革命早

青田是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最早活动区之一。

早在1926年青田籍中共党员周定,奉命从上海返回家乡,他先后秘密发展自家长工周福图和北山玉溪小学教师张智仁入党。这是青田也是浙西南最早第一批党员。1927年受浙江省委派遣第二次回青田,在鹤城镇发展十多名党员。7月在上店街秘密创建中共青田第一个支部,由浙江省委直接领导。当时,党员先后回乡,有的发动农民开展反奸商贩粮外运斗争,并取得斗争胜利;有的利用省里文件组织农会,实行“二五”减租,打击地主反动势力。正在这时,即1927年11月,周定在温州被捕,壮烈牺牲,支部党员全被通缉。当时,虽然青田支部因此解体,但已在青田播下革命种子。

1928年以来,农民运动兴起,1930年4月青田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组织——廿八都(区)革命委员会在吴坑乡潘山村成立。同时,红军游击队在万山、贵岙等地迅速崛起,到1930年春全县已建立红军游击队120多支,3300多人,并创办3个兵工厂。于1930年底,有2000名红军游击队员正式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

1935年3月—1938年,刘英、栗裕同志率中国工农红军挻进师,多次进入青田开展游击活动。

1938年7月中共青田县工作委员会在鹤城镇宝幢街秘密成立,11月改建为中共青田县委员会,这是青田第一个县委。全县反清剿斗争和抗日救亡深入开展。

自1940年以来,面对国民党“重兵清剿”的局势,按照上级精神,县委领导力量转向山区。以吴畲、万山等地为据点,领导全县群众“反清剿”斗争,并重建了县委。直到1949年5月13日青田和平解放。至此,全县已建有党支部近200个,党员3000多人。全县为革命牺牲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230多人,实际上全县牺牲的党员、干部、有志之士和群众近千人。

上述“三早”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爱党爱国爱家乡,永跟党走为人民”。

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青田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青田由穷变富,不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且跻身于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14位,“两山”发展指数全国百强县第36位;如今青田华侨人数,增加到33万人,分布在全球各地,被称之“世界青田”“联合国县”;如今青田由脏乱差变为绿净美,县城欧陆风情特色鲜明,乡村美丽家园环境优美;如今青田是浙江(青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创办了侨乡进口商品城和农品城,被称为“世界超市”。

青田的巨变是党的领导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好。我们要感恩党、歌颂党,永远跟党走;我们要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发扬“三早”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要在青田县委领导下,学习党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为民多办实事,为党多发光热,为国多作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2021-07-07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133558.html 1 3 发扬青田“三早”的革命传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