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益鹏 通讯员 蓝慧中)近日,村级组织换届刚刚完成,一张张“哨响就到”便民服务卡便跟随着新一届村“两委”干部的脚步“飞入”千家万户。卡片上清晰罗列的岗位信息与联系方式,让山区居民遇到急事难事时能更快“找得到人、问得清事、办得了事”,切实将便利服务与暖心关怀送到了大山深处、湖畔人家、群众门口。
紧水滩镇地广村散人少,农民搬迁进城比例高。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村民与进城居民,一直是镇党委、镇政府推进山区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的重要课题。此次定制便民服务卡,正是镇村在优化山区公共服务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
“多亏这张卡,一个电话救了我!”回忆起不久前的惊险一幕,金水坑村村民余少林难掩感激之情。当时他在家门口不慎摔倒,疼痛难忍之际,突然想起了贴在墙上的便民服务卡,随后立即拨通村干部的电话。接到求助后,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他送医治疗,化解了险情。
要让“吹哨报到”的承诺催生出更多生动案例,宣传推广是关键。连日来,金水坑村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符晏丽带领村“两委”干部主动下沉,开展“送卡上门、问需入户”行动,拿着一叠叠崭新的服务卡,走进村民家中,一边递卡一边拉家常:“大爷,这卡上有我的电话,家里水电坏了、需要买药品,随时给我打电话!”在面对面交流中,干部们细致询问生活难题、记录诉求建议,将“被动响应”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上门”的精准对接。“有了这张卡,打个电话就有人管,心里特别热乎!”拿到卡片的李大爷笑着说。
小卡片承载着“大服务”,更构建起“群众呼叫—党员办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机制。村民可以通过卡片随时咨询政策、求助医疗、申请水电维修、反映矛盾纠纷,实现“一卡在手、办事不愁”。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低收入农户等特殊群体,村里还建立“一对一”帮扶档案,定期上门探访、提供代买代办服务,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村庄”。
一张便民服务卡,既是镇村党员干部践行初心的“责任卡”,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卡”。“发放服务卡不是终点,而是服务升级的起点。”紧水滩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推行“党建+治理”模式,深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党组织的凝聚力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温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