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一湾渔”激活一池春水

赤石乡数字化渔场诠释“两山”新实践

本报讯(记者 雷倩)晨曦微露,云和湖波光粼粼。早上6点30分,王妙英和王厚发两兄妹驾驶着渔船前往位于赤石双源湾区域的“一湾渔”数字化共富渔场。船驶过湖面,激荡出阵阵涟漪,犹如洒落的珍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兄妹俩的眼中也闪烁着对这片水域和共富渔场的满怀热爱。

到达目的地后,王妙英和王厚发赶忙穿戴好工作服,拿着渔具分头查看网箱内有机鱼的养殖状况。“渔场外围有实时监控,网箱也有水下摄像头能实时传回画面,虽然动一动手机就能看到鱼的情况,但我们一有空还是会来养殖基地看看。”王妙英说,他们在赤石乡经营鱼头馆生意已有20余年。得知赤石乡将生态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支柱产业,充分利用云和湖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生态优势,积极谋划云和湖的“后半篇文章”后,他们积极行动,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24年12月成功建成了“一湾渔”数字化共富渔场。该渔场占地面积达3600平方米,配备了97个大、中、小型网箱,还配套建设了一座水上管理用房。

“渔场经营快一年了,已销售10多万斤的云和湖有机鱼,顾客来自上海、温州、杭州等地,有了渔场,我的生意比往年提高了20%。看,这是暂养在网箱内有半年之久的有机鱼。”生龙活虎的鱼儿在王厚发的网兜里跳跃,他的脸上也绽放出喜悦的笑容。王厚发忙完工作后,坐在鱼排上,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着,水下摄像头实时传回鱼儿在水里游弋的画面。“以前不懂数字化,现在有了它,通过监控系统,可实时观察鱼的状态和水域情况,不仅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还提升了鱼的品质。”王厚发说。

上午8点整,排序规整、大小有致的网箱,已全部洒满了阳光,充满了无限生机。王妙英和王厚发两兄妹动情地对记者说道,多年来,是云和湖这一汪澄澈湖水的馈赠,滋养了他们的生活,也助力他们的事业蓬勃发展。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他们始终坚守着人放天养的古朴养殖方式。在养殖全程中,他们坚决不投放任何人工饲料,选用无污染的环保养殖材料,全方位呵护着水域环境的纯净与健康。他们深知,唯有以科学、可持续的养殖理念精心耕耘,才能在收获丰硕成果的同时,守护好这片水域的生态平衡,让云和湖继续滋养着一方水土、一方人。

“我们渔场能得到有力发展,还少不了乡政府的宣传推广,让我们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有机鱼得到了很多顾客的喜爱。”王妙英说,政府的支持不仅助力了养殖事业的发展,更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共富机遇。目前,日常管理由两位村民负责,有机鱼捕捞时可为近20位村民提供工作岗位,一天工资达200多元。

在“一湾渔”数字化共富渔场的坚实基础上,赤石乡政府与强村公司瞄准发展机遇,顺势拓展产业链,创建了有机鱼旗舰店和直营店。王妙英和王厚发兄妹则凭借其丰富的养殖和管理经验,成了这两个店面的运营主理人,成功从“养殖能手”转型为“品牌掌柜”。其中有机鱼直营店依托赤石“一湾渔”数字化共富渔场以及云和湖有机鱼旗舰店,形成了从养殖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该直营店联动“一湾渔”数字化共富渔场,通过数字化技术,消费者可以在店内实时查看渔场内有机鱼的养殖情况,了解水质、生长环境等生态数据,真正实现“品鱼、赏鱼、识鱼”一体化。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为渔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飞快,上午11点35分,这对兄妹捞起一条客人预定的有机鱼,将其放入鱼箱,便驾驶着渔船返程。看着碧波荡漾的云和湖和连绵的群山,他们充满信心地说:“我们接下来计划通过冷链运输和快递服务,将有机鱼推广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云和湖有机鱼的美味。”

这座云和湖上的数字化渔场,早已超越传统养殖的范畴,成为连接生态与财富的桥梁。它用科技守护绿水青山,用智慧变现金山银山,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新时代的实践路径。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和品牌影响力的扩大,赤石乡不仅收获了经济效益,更探索出一条数字化赋能生态农业、促进共同富裕的特色发展之路。

2025-10-17 “一湾渔”激活一池春水 15 15 今日云和 content_581898.html 1 3 赤石乡数字化渔场诠释“两山”新实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