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梅明益 通讯员 钟晓菲)“没想到咱们村里的干部进了社区,办事这么给力!困扰多日的施工问题,终于解决了!”近日,白龙山街道大坪社区居民李阿姨握着雾溪村村干部的手,笑得合不拢嘴。这热闹的一幕,正是白龙山片区“街乡共治・村干社用”集中服务日活动的生动写照。短短两天,来自4个村的“外援”干部们,用“土味”办法解决了社区的“老大难”,给下山转移群众的生活添了不少暖意。
今年7月,随着云和“小县大城”2.0版建设的号角吹响,县委组织部联合白龙山街道、崇头镇、雾溪畲族乡,在大坪社区创新推出“街乡共治・村干社用”机制。雾溪村、砻铺村、大湾村、沙铺村4个“人口大户”村的两委干部,化身社区“兼职网格员”,用熟悉的乡音搭建起乡村与社区的“暖心桥”。
除了参加集中服务日活动,这些“外援”干部们还接过“接力棒”,对照社区“问题清单”服务。面对搬迁群众“社保怎么交”“去哪找工作”的疑问,干部们化身“政策翻译官”,用通俗语言讲解流程;跟随社区网格员“扫楼”时,还将独居老人需求、创业群众困境记在“民情笔记本”上。“像自家亲戚帮忙,心里踏实!”刚办完社保的王大叔赞不绝口。
这股“村干社用”的活力,背后藏着一套“硬核”机制:每周二固定上门服务,每季度会商、半年联合主题党日,“清单点单”随叫随到;干部绩效与季度“打分表”、年度“成绩单”直接挂钩,激发干事热情。如今,大坪社区的“村干外援团”成了居民的“贴心人”。
“接下来,白龙山片区将进一步推广‘问题联治、服务联动’的好做法,让‘街乡共治’长出更多‘新枝芽’。相信在这些‘接地气’的治理妙招助力下,云和‘小县大城’2.0版的画卷上,一定会添上更多‘群众笑开颜’的暖心图景!”白龙山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