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3版:烽火云和特别报道

峥嵘岁月 挺进师播撒革命火种

1934年,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实施战略转移。为策应主力行动,调动与牵制敌军,1935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以北上抗日先遣队突围部队为基础,迅速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同年2月,挺进师正式成立,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的率领下,随即向浙江进军。4月28日,挺进师在庆元县斋郎取得关键性战斗胜利,打开了挺进师进入浙西南开辟根据地的通道。

斋郎战斗胜利后,挺进师向浙西南腹地进军,5月8日,挺进师主力到达云和县尖坳村宿营,筹集粮饷,开展宣传,并召开了会议。自此,挺进师开始在云和境内广泛活动,领导云和人民开展革命斗争。1935年至1937年间,挺进师的足迹遍布云和数十个村庄。

其中,梅湾村是云和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中共浙西南特委委员兼秘书周建生经常活动于此。1935年至1937年间,挺进师三进梅湾,开展革命宣传,发展群众斗争,并在毛氏宗祠后墙写下“工农群众要想有饭吃、有衣穿,只有革命起来。”的标语。1938年,梅湾支部成立,各项革命活动在梅湾蓬勃开展,开办民众学校、建立农会组织、改革兵役制度……积极壮大党组织,先后发展了20多名党员。

同样位于大山深处的黄家地村,地处云和与景宁两县交界的大山深处,是云和与景宁分水岭上的一个制高点。1935年至1938年期间,栗裕、刘英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先后4次来到黄家地村,在此播撒革命火种。1938年11月,黄家地村建立党支部,此后又建立武装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激烈的“三抗”(抗粮、抗税、抗丁)斗争、游击战斗、反清乡战斗在这里此起彼伏,书写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篇章。黄家地村至今保存着一面手工缝制于1948年的党旗。

值得一提的是,1936年4月15日,粟裕率红军独立师约200人,在云和县安溪畲族乡岚头岭(云景交界)遭预先设伏的国民党军袭击。激战中,粟裕左脚踝中弹,血流不止。部队迅速击退敌军后,当地群众用毛竹和缴获的军毯制作简易担架,将粟裕转移至黄家地村。村民柳良雨用草药“八角莲”为粟裕清洗、敷治伤口以防感染,粟裕则将军毯赠予群众。负伤后的粟裕坚持指挥,率部经严山村向景宁、龙泉方向突围。此次岚头岭负伤是其在浙西南三年游击战争中唯一一次枪伤。

2025-08-29 15 15 今日云和 content_573418.html 1 3 峥嵘岁月 挺进师播撒革命火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