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俞海友 通讯员 卢静 陈俊文)“目前,‘稻+’生态梯田乡村振兴综合试点项目已全部完工验收,我们正全力推进审计结算,计划8月底前完成全部资金支付,让项目成果尽早转化为乡村振兴实效。”望着连片的生态梯田,崇头镇经济生态中心主任刘海金的话语中透着干劲。今年以来,崇头镇以“开局即冲刺”的奋进姿态,在项目建设与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持续发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作为崇头镇农业转型、文旅融合的“重头戏”,“稻+”生态梯田乡村振兴综合试点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涵盖13个子项目,包括栗溪村“稻鳖”智慧农田、叶垟村“稻螺”共生培育基地、生态梯田共生文化研学中心等。通过发展“稻蛙”“稻鳖”“稻螺”等“稻+”生态产业模式,项目预计带动周边农户开展“稻+”共生种养模式2000余亩,户均增收4000余元,助力构建优势互补、资源综合利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项目能这么快落地见效,全靠镇上这套‘闭环管理机制’。”参与建设的施工方代表介绍,项目从开工起便有“进度日历”,明确每日任务、责任主体与验收标准;农业专家每周现场指导,监理方全程盯控质量,问题当场研判解决,确保工期不受影响。
为实现项目与资金“双提速”,崇头镇构建全流程精细化管控体系;专人跟踪项目进度,确保责任到岗到人;优先保障资金拨付,避免因资金问题“卡脖子”;此外,组建由农业专家、施工方、监理方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实时盯控质量、验收与资金流向,让项目进度与资金拨付始终“同频共振”。
在“稻+”项目稳步收尾的同时,崇头镇另一重点工程——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火热开工。“我们6月底入场,现在机耕路铺设和农田水渠建设正在加紧推进,整体进度已完成近5%。”现场管理人员石灵通说。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崇头镇将严守质量与安全红线,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推动项目在三季度内入库纳统,为固定资产投资再添新动力。
项目推进的亮眼成效,直接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上。今年上半年,崇头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6万元,完成率达87.16%,为全年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从‘稻+’项目高效收官到高标准农田顺利推进,我们始终把‘实干’二字刻在心里。”崇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聚焦项目建设“加速跑”与管理服务“精准控”,让每一分投资都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区域经济稳中向好积蓄更强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