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珊珊)近段时间,在云和县安溪畲族乡黄处村,近300亩翠冠梨迎来最佳采摘期。产自这里的“耘禾山耕”牌翠冠梨个大、皮薄、汁多,口感松脆,味道清甜,曾在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选“2024浙江好梨”活动中摘得金奖,还获得过第十三届、十四届森博会金奖,第十五届森博会“优质奖”。
每天上午5点或是下午4点,层层叠叠的林斜基地上一派忙碌。工人在梨树下仔细挑选个头达到8两以上的大果,采摘、装框后,用山地“小火车”运送下山,装车依次发往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的代销点、商超、采购单位等。“今年又是大丰收,个头比去年还要大一点,预计产量30万斤,平均每天采摘2万斤。”县一清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少华介绍,合作社种植有翠冠、秋月、老雪梨等品种共500多亩,当前上市的翠冠梨广受消费者喜爱。
夕阳余晖下,梨子脱去套袋,鲜亮翠绿的果皮锁住了大自然的绿色密码,而技术员魏路军就是深谙这套密码的破译者。“这里自然条件优越,青山绿水环绕,腐殖质土壤层次深厚、肥沃、疏松,是最适合雪梨种植的宝地……”魏路军来自“世界梨都”安徽砀山,祖祖辈辈种植雪梨,2013年受聘于该合作社,从事技术指导工作。“十几年前刚来的时候,这里仍旧是采用自然授粉,座果率没那么高。我们继续沿用生态管理,比如施的是有机肥、打的是生物农药、人工除草等,其次是推广使用人工授粉,还有梨树品种的嫁接技术,以及底肥、修剪、疏果等各时期的精细化管理。”魏路军说,老家种了十几亩雪梨,全家人一年到头也就挣个十多万元。现在他靠着技术外出打拼,一个人的年薪就能达到这个数。“别小看这雪梨,它可是咱们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致富果啊!”
据了解,安溪乡是云和翠冠梨的主产区,目前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占全乡云和雪梨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
“云和雪梨”是丽水唯一一个以区域地方命名并进入教科书的水果品种,先后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来,我县将云和雪梨作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发展,大力实施云和雪梨产业创新集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初步形成“村民土地出租(入股)—村集体(强村公司流转)种植—市场主体承包经营—收益分配共享”共富模式,目前已有19个村集体承包经营,雪梨投产之后,每年可极大增加村集体收入。此外,梨农既能获得种植补贴又能获得梨果的销售收入,每种植1株梨树可为农户增收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