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益鹏)连日来,“浙BA”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热闹开赛,全民健身热潮持续涌动,乘此东风,白龙山片区沙溪村高速桥下的运动空间也于近日正式投用。每到傍晚,新建成的篮球场、足球场等公共运动空间灯火通明,在高速桥下铺展开数百米长龙,吸引周边市民纷至沓来,在此挥洒汗水,尽情享受运动时光。
“每组桥墩间的距离,刚好足够塞进两个羽毛球场或者一个篮球场。”白龙山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见缝插针”式的规划建设,当前,沙溪村新增篮球场地约1050平方米、羽毛球及健身器材区约536平方米、足球场约550平方米,就连休闲广场也有近1000平方米。曾经闲置的桥下空间,如今不仅安装了高标准照明、修葺了路面、完善了各类设施,还提升了整个沙溪村的景观风貌与人气活力,在实现市民健身需求与城市更新规划“双向奔赴”的同时,也吸引夜市在此“自然生长”,推动了城市品质与经济提升的“双赢”。
放眼云和全域,类似这样“挤出来”的公共运动空间还有不少。
在云和最大的下山转移安置社区—大坪社区附近的高速桥下,新落成的公共健身场所同样人气爆棚。总计608平方米的篮球场与羽毛球场几乎每天“满档”,稍晚到场的市民往往需要等候空位或者与他人拼场,即便如此,也依旧难挡周边居民的运动热情。此外,正在建设中的云和经开区健身广场同样备受周边市民期待,据悉,该处桥下空间未来将配备2个足球场、2个篮球场以及3个羽毛球场,建成后,能够进一步满足周边职工的日常健身需求,让园区的“运动元素”更足。
频频与高速桥挤“上下铺”,关键还是要回应市民对于运动空间的“刚需”。
云和全域面积989.6平方公里,但作为发展核心的县城盆地面积仅约28.4平方公里,“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格外鲜明。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速与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市民对便捷、高质量的运动健身场地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为破解空间瓶颈,目前,县内已计划将多个桥下空间与党群服务中心周边,利用项目纳入省、市、县级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力争通过积极争取相关政策与资金支持,最大限度增加居民家门口的运动场地供给,切实降低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门槛和时间成本,以务实举措,将全民健身热潮推进至基层“最后一公里”。
除了场场爆满赢得的广泛好评,县内的公共运动空间还为市民们留下了一份“十足期待”。当前,全县范围内已有25个精心筛选的“金角银边”点位“蓄势待发”,即将启动建设。以“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智慧与决心,这些“挤”出来的运动空间,将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运动选择,为云和推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赋予蓬勃的城市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