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静)“以前采完箬叶,还要自己晒干了再拿出去卖,现在村里有了收购点,节省了我们很多时间,一天也能卖两百多块,钱马上就拿来了。”刚卖完箬叶的村民林建菊高兴地说。连日来,雾溪畲族乡第一批野生箬叶开始采摘,箬叶工坊也迎来了繁忙的收购季。农户们背着刚采摘的新鲜箬叶陆续前来,称重、结算,一张张翠绿的箬叶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让这个夏日的乡村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箬叶工坊内,附近的村民正在帮忙分拣箬叶,仔细剔除泛黄、破损的叶片,按照大小、色泽进行分类,分拣好的箬叶被整齐码放在竹筐中,等待下一步处理。不远处,几台烘干机正马力全开,发出低沉而规律的轰鸣声,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烘干,原本翠绿且湿润的叶片,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褪去水汽,变得干燥挺括,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工坊工作人员不时查看烘干机的温度和运行状态,确保每一片箬叶都能烘干得恰到好处。“我家就在旁边,每年这段时间我都会来这里帮忙分拣箬叶,一天也能赚一百多块钱,一个月下来也有不少收入,而且还能照顾家里。”在工坊内帮忙分拣箬叶的村民蓝梅菊说。
据了解,雾溪乡有野生箬竹林1432亩,以往由于缺乏集中收购和加工渠道,村民采摘的箬叶销售困难。如今,箬叶工坊为村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雾溪乡结合野生箬叶公益化抚育项目建设,通过林木修剪、割灌除草、去除老龄母竹、调整箬竹密度、土壤肥力管理等技术措施,大幅度提高箬叶产量、品质,逐步将野生分布的箬竹改造为箬竹产业基地。“我们每年这段时间都会收购箬叶,除了雾溪乡的,还有周边县市的,平均每年收购15万斤,今年从7月开始收购,目前已经收了八千多斤,预计还要收到九月初。”雾溪乡箬叶工坊负责人张庆华说,箬叶经过烘干、打包后将销售至杭州、宁波、温州等地。
野生箬叶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近年来,我县立足生态优势,深耕箬叶产业,让曾经无人问津的山间野竹,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野生箬竹林13000余亩,从业人员500余人。除了雾溪乡收购点,我县还在安溪畲族乡安溪村、崇头镇崇头村等地建成4个箬叶收购点。接下来,我县将进一步优化收购点服务,结合野生箬叶公益化抚育项目推进,让这枚“绿叶子”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