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益鹏 通讯员 吴慧慧)劳动纠纷既是烦心事,也是群众关切事。近日,三面印着烫金褒奖语的锦旗被送进县社会治理中心的“刘彬调解室”,当事人紧握住调解员刘彬的双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起时间跨度长达数月的劳动争议纠纷得以圆满化解,也为我县推进基层矛盾调解、谱写新时代“枫桥经验”再添一份优质案例。
事件起因还得回溯到半年前,据介绍,当事人叶某等三名职工在县内某企业工作近四年,当时劳动合同到期后,企业未主动续签,同时以各种理由扣留职工年终奖,并拒绝支付经济赔偿金。三名职工先后多次上门协商,始终未能实质性解决问题,无奈之下,他们将希望寄托于县社会治理中心,共同向“刘彬调解室”递交了调解申请。
案件调解过程远比预想的更加艰难,调解组介入后,涉事企业负责人态度依旧强硬,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眼看调解即将陷入僵局,工作人员采用“背靠背”的调解策略,一方面组织人员通过电话、约谈等多种方式向企业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合同续签、经济补偿的明确规定,并结合典型案例剖析拒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耐心安抚三位职工的情绪,协助整理工资流水、考勤记录等关键证据。最终,在多次协商调解下,涉事企业同意依法补发年终奖和经济补偿金。
“对我们来说,锦旗代表的不仅仅是感谢,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我们的工作不仅是要解决个案,更要保障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更多县域企业依法依规经营、长远发展。”刘彬介绍,深耕调解工作12年,他与同事们早已将“法理情”融汇进工作的每个细节——累计化解1727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5%,优异的成绩背后,是无数个类似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解题故事。
从家庭琐事到劳资争议,从邻里矛盾到合同纠纷,在云和,以“刘彬调解室”为代表的一个个社会治理“小单元”始终秉持着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县域” 的理念,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三面锦旗,既是对调解团队的认可,更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生动实践的见证。未来,县社会治理中心也将继续以法律为盾、以服务为桥,织密织牢社会和谐稳定的“防护网”,让每一个矛盾都找到化解的出口,让每一份公平正义都能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