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底2月初,中共闽浙赣省委传达了江西苏区中央分局转来的中共中央1月15日指示电,命令以北上抗日先遣队突围部队为基础迅速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长期行动,任命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治委员。
4月28日,斋郎战斗胜利后,挺进师北渡龙泉溪,经过龙泉县麻连岱村、梅七村,5月8日,挺进师主力到达云和县尖坳村宿营,筹集粮饷,开展宣传,并召开了会议。挺进师在云和县尖坳、龙泉县麻连岱、松阳县斗潭等地召开的系列会议,总结了挺进师入浙以来特别是斋郎战斗后所取得的经验并作出重要部署。这几次会议是挺进师从正规战争向游击战争转变的重要转折,把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为广泛开展游击战,开创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确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6月27日,黄富武率领一支120多人的挺进师队伍经盘条(现属崇头镇)于上午9时抵达牛角山村。红军宣传员在村庄来往的路口墙壁上刷写“工农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打日本,才能救中国”等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
红军深入到农户家里做社会调查。当摸清该村土豪保甲长情况后,即对土豪保甲长采取行动,没收稻谷100多石及约值100元财物。红军把稻谷分给穷苦农户度荒。当红军领导了解到有一户名叫兰金发的畲族农民,因两脚患痛风病,无法下田劳作,家里又缺少劳力,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常常忍饥挨冻时,便派几名战士挑了三四担稻谷送到他家里。畲民兰金发见此情景,激动得热泪盈眶。晚上,部队离开牛角山村,进驻坑头村(现梅竹村)宿营。6月28日黎明,黄富武率部队从梅源坑头村出发经砻铺、朱宅、沙铺,往商坑下村开拔。此后一段时间黄富武率领的军分区留守部队和游击队就驻扎在商坑下村。部队住宿在农民家里,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发动当地群众开展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受到贫苦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守群众纪律,深得人心。有一次,有几名挺进师战士执行任务时路过叶垟村(属崇头镇)由于长途跋涉,饥肠辘辘,就在畲族农民雷陈余家里吃了一顿饭。离去时,挺进师战士在饭桶内留下24个铜钱。雷陈余事后激动地对别人说,“吃了群众东西,不让群众吃亏,我长这么大年纪还没见过这么好的队伍。”
1936年11月,在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挺进师一部约100余人由景宁边境进入云和,转战于梅湾、金竹岗、山锦、岚头、黄家地、严山等地。由于地理环境不熟悉,红军找了梅湾村农民毛祥云当向导。一路上,红军待他热情诚恳,谈话和蔼,以同志相称,返回时,红军还送他两件衣服,使他深受感动。
1937年1月3日,闽浙临时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达云率领部队200余人,从松阳洋坑埠头进入云和西北境内活动,当夜在店子村宿营。4日,红军由店子村过饭甑砻渡河至梓坊。下午2时,部队直越步云岭,冲进赤石步云岭汽车站,首先截断站外电话杆二根,捣毁电话通信器材。前卫部队歼灭步云岭旁桥头堡内的敌保安队一个班,红军浇上汽油烧毁了碉堡。
1937年2、3月间,粟裕率部队回到龙泉溪以北松阳、遂昌和云和的西北边境活动。5月22日,红军挺进师某部40余人由龙泉溪进入云和尚义乡(现属赤石乡)活动,宿营在莲花山村,次日经南洞、乌弄坑,尔后往石浦转到铁拐山、桑岭根一带活动。25日拂晓,该部从云和石塘向松阳边境挺进。
挺进师从1935年5月进入云和,到1938年3月撤离浙西南北上抗日,在云和境内活动长达三年左右。红军走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就在哪里发动群众开展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红军为劳苦工农谋利益,以及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深深地留在云和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