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云和湖副刊

一树蝉声

​方泳霖

在清人张潮所著的《幽梦影》里我读到过关于蝉的两则小格言:“筑台可以邀月,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方不虚生此耳。”不难看出在古人的盛夏时光里,蝉声也是一种记忆符号,深深根植于古人的内心。

父亲给我买的《唐诗三百首》开篇便是虞世南的《蝉》,这很容易让我想起每个夏天背诵唐诗时总怀着夏蝉的情结。近日回老家看望父母时发现路旁的柳树下聚集着一帮人,他们时不时抬头仰望柳枝,时不时地在树下的草丛里寻找着些什么。上前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在抓蝉,但他们要抓的并非是成年的蝉,而是刚刚从泥中钻出来的外观呈褐黄色的蝉,俗称“知了猴”。

这群操着外地口音的人们显然是垂涎于“知了猴”的美味,这与浙江丽水人吃蝉有明显的区别。我客居丽水的时候曾发现当地人有吃蝉的偏好,夏日盛行之时全城竟无一声蝉鸣,本该在树上聒噪的夏蝉都被摆上了餐桌。夏蝉经过掐头去尾之后,只剩黑漆漆的躯干,经过油锅烹炸后就可当做下酒菜。在记忆当中这道菜的价格不菲,改变了我对于夏蝉的一贯认知。后查《本草纲目·蚱蝉》得知蝉蜕可以治“头风眩晕、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疔肿毒疮、大人失瘖、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等症状。由此可见,夏蝉还真算浑身是宝,难怪引起这么多人的觊觎!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它仅仅就是夏天里的一种未曾缺席过的小动物,那一树蝉声就是我们夏天里不可或缺的声响。那时候顽皮的我们会想尽一切方法去抓蝉,无论是用弹弓还是用自制的网兜,抓住蝉的时候总觉得特别快乐。被抓住的蝉会被我们用绳子栓住腿,我们拽着绳的另一端,掌控着蝉的飞行轨迹,它的翅膀又轻又薄就算它用尽全力也总是飞不脱。我们有时还会使劲挠蝉的腹部,越挠蝉叫得就越欢。但有时候抓住的蝉任凭你怎么去挠它就是不会叫,我们就称它为“哑巴蝉”。

小时候的夏天烈日高照、尘土飞扬,孩子们只能躲在树荫或者路廊中纳凉,但更多的会选择去水里嬉戏。无论我们在哪里避暑,整个夏天总是会有蝉声伴随,很多时候一蝉长鸣,众蝉就会遥相呼应,像是一支散落在林间的乐队。此起彼伏的蝉声像是起伏涌动的波浪,让人听了反而不觉得焦躁。有蝉声相伴的暑期,时光总被拉长,慵慵懒懒的十分惬意。

蝉的生命就如凄美的昙花,即便是短暂的一夏也要引吭高歌焕发生命的精彩。蝉有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特质,人生不也应如此吗?

2022-07-06 15 15 今日云和 content_246500.html 1 3 一树蝉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