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1917—1981),原名王耀甫,学名王士耀,曾用名王琪、王烈均、王起。193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长期在舟山、普陀境内从事秘密斗争和武装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定海县工委委员、书记,领导定海救亡活动和武装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东海游击总队政治委员,领导开展舟山海上游击战争。建国后,曾任中共宁波地委第一书记、浙江省副省长、浙江省委常委。
王起,1917年1月30日出生在宁波镇海大碶头高塘乡田三洋村,8岁起进家乡高塘乡愚佥小学念书,12岁转灵山小学,接受进步教师思想影响,由于成绩优异,提前一年毕业。因父亲在沪任职,王起到上海科学仪器馆工厂营业部当学徒。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引发王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他开始接触党领导的社会科学联盟。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父亲举家返回镇海。沪战起,王起因被经理疑为“共产党”而遭开除,后去堂叔在吴淞的五金店当店员、账房。
1933年秋,王起由灵山小学同学应书霆介绍加入社会科学联盟。翌年,开始参加“社联”西区、东区区委工作,分工联系皮鞋、面粉厂工人小组,了解产业工人状况,参与工厂罢工斗争。后“社联”解散,王起转入“国难教育社”,继续从事进步活动,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经组织介绍,王起到上海南市湖南小学任民校教师。当年“三八节”上海各界举行抗日救亡大游行,王起任国难教育社游行总指挥。1936年上海党组织发动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示威游行,王起在街上被国民党邑庙警察局以“捣乱分子”为罪名扣押,后因证据不足获释,同年8月由组织介绍到南市新桥路小学教书。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这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8月,党组织调王起去山海工学团。期间他经组织同意回老家镇海探母,“八·一三”事变在此期间爆发。因沪甬交通中断,他被迫滞留镇海,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于是在镇海参与领导当地救亡宣传活动,同时寻找党组织;1938年4月,他由定海进步教师张起达介绍到定海县县前小学任教。5月,中共浙东临时特委委员华白沙来定海建党,王起与张起达、陈达夫、徐士彬、张庆祥5人被“发展为党员”,后因华白沙调金华工作,未交待关系,致使王起等人的党组织关系中断。同年10月,中共宁绍特委派委员竺扬来定海接上王起的组织关系,王起在新成立的中共定海县工委中任委员,负责组织宣传工作。
中共定海县工委成立后,王起参与领导定海的抗日救亡活动。他和张起达等以定海城关一批抗日青年组织的“小小图书馆”和抗日宣传队为主要阵地,开展工作。他们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列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纲领。同时,积极慎重地在城关和农村的工人、教师、农民和知识青年中发展党员,壮大革命力量。1939年5月,王起代表定海党组织参加在诸暨枫桥(安山村)召开的宁绍特委党员代表会议,选举出席中共浙江省第一次党代会代表。1939年6月23日,日军占领舟山岛,国民党定海县县长苏本善率政军人员撤至大榭岛(时归属定海)。中共定海县工委当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王起转入农村整理党组织和开展敌后武装斗争。他与党员梅馨等组建了定海农村第一支抗日武装——吴榭乡抗日自卫队。7月,又任定海县抗日政治工作队副队长,8月任县工委书记。1940年2月,国民党定海县政府在定海本岛设立东区(洞岙区)和西区(小沙区)两个区署,王起同时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促成建立抗日武装东区(洞岙)警察队。同年8月任中共宁绍特委宁波中心县委委员、组织部长。
1940年3月,宁绍特委分设绍属、宁属特委,任宁属特委委员,专管定海工作。1941年4月,宁波沦陷,中共宁属特委根据皖南事变和宁波沦陷后的形势,决定撤销定海县工委,王起直接领导定海工作。同年夏,为了培养抗日力量,他赴普陀勾山蒲岙大沙湾举办妇女训练班,讲授抗日政治形势和党的敌后群众工作。
1942年6月,王起任中共三东地区副特派员。1944年6月,他又任浙东沿海工作委员会副书记,负责三东地区党的工作和海上游击活动。1945年2月,他任浙东杭甬沿海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长。同年10月,浙东根据地新四军北撤,由浙东区党委书记谭启龙指派,留浙东坚持斗争,并负责宁波地区秘密工作。
1946年10月,王起兼任中共宁波工作委员会书记。翌年他任中共浙东工作委员会(后改称浙东临委)委员兼组织部长,筹划恢复、重建四明游击根据地;9月28日,由浙东工委派遣,至岱山蓬莱书院召集三东工委书记詹步行以及王博平、余力行、姜立纲等同志开会,部署东海地区开展武装斗争。会议决定公开建立游击武装。
1948年4月,王起领导组建了东海游击总队,并任政治委员。江之铭任副总队长,王博平、余力行任政治处正副主任。部队下设一、三、五三个中队和一个特务分队。“东总”成立后即开展武装游击战,他参加指挥了洋山、龙堂岭、黄沙战斗,重创国民党军。同年6月下旬,他和王博平等率“东总”至东极庙子湖,与舟山群岛游击支队会合,以协调行动。
1948年8月上旬,王起在普陀展茅茅洋召开东海工委扩大会议,传达浙东临委关于“东总”南进象山转而挺进天台山,配合开创以台州为中心的浙东游击根据地的决定。8月17日,他亲率“东总”主力280人从螺门出发开赴台属地区,18日抵六横。8月21日,国民党衢州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浙警保处长毛森、京沪区铁路护路司令郭履洲等指挥海陆空军重兵包围六横岛,“围剿”东海游击总队。面对强敌,王起率部迎战。后经激战,因力量悬殊,仅一部突围,部队损失惨重。他在群众掩护下于一周后孤身突围,返定海吴榭伏龙庵部署了反“清剿”斗争。同年11月,他返回嵊新地区浙东临委机关。
1949年,王起先后任浙东农民协会筹备会主任、会稽工委书记、浙东临委城市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共浙江省十地委委员(绍兴)、绍兴军管会副主任、十地委第三书记兼嵊县县委书记。
建国后,王起一直在浙江省担任领导工作。历任中共绍兴地委第三书记;中共宁波地委第一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委员、常委,浙江省副省长;中共浙江省农业办公室党组书记;省农业办公室主任等职。1956年当选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文革”中曾受到迫害。他长期分管浙江省的农业工作,为浙江省粮食亩产超过《全国农业纲要四十条》作出了贡献。1977年10月,王起被确诊患鼻咽癌。1980年11月,王起的遗嘱“骨灰撒到东海或钱塘江里”,体现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1981年7月,他在重病中对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征集委员会有关同志作了六次谈话,留下《关于党在浙东的几点情况的回顾》的珍贵资料。同年11月8日病重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