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AI如何助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

浙江这场论坛有答案

身高175厘米、53公斤的机械躯体,可以承载着80公斤重物,单臂最大负载5公斤……近日,在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主办的2025智江南论坛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新型工业化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型工业化研究中心)国别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孟凡达提到了一款国产机器人——智元机器人,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关注。

“以往的信息技术只扮演人类的辅助工具,以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将成为工作伙伴。”

智元机器的出现,正是人工智能(AI)和产业结合的一个缩影。当前,AI的应用场景发展如何?在AI和工业融合上,面临哪些问题?未来,AI与“产城人文”的融合,应该怎么走?在这场论坛上,给出了答案。

从文化创意到高端制造

“人工智能 +”新场景助推动“产城人文”

大屏幕上,鼠标轻轻一点,屏幕音乐线条开始舞动。一段由AI生成的旋律在会场悠扬回荡,直观展现了技术赋能下的创作新形态。

“文化产业作为高度依赖内容创新的领域,恰恰是技术在应用层大显身手的关键舞台。”浙江大学国际设计学院副院长、研究室主任汤永川说道。

他表示,当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赋能文化产业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变革、产业生态演变和价值链重构三方面。以微短剧创作为例,当前第三方短剧平台可以通过微短剧分析AI助手,为创作者提炼出角色、剧本、台词等设计灵感,从而产出后续的剧本、脚本等内容。

在号称“万亿赛道”的低空经济领域,人工智能也深度参与发展。

报告分享上,阿里云智能集团航空业务总监王铭哲介绍,低空设备结合AI“快慢思考”机制,为航空作业开辟了新模式。以电力巡检为例,面对恶劣天气、复杂光照等挑战,可以通过气象模型精准预测,结合设备状态实时监测,可显著提升巡检效率与准确性。

在虚拟空间赛道上,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前沿技术研究院资深技术总监董付春透露,基于AI的虚拟训练技术,可以让机器人能在模拟环境中高效学习,大幅降低研发与培训成本。

从文化创意到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场景,在浙江大地多点开花,成为推动“产城人文”融合的重要抓手。

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

浙江众多企业踏上升级之路

曾经,拥有10个工厂的企业,因13个信息系统相互割裂,订单信息查询流程繁琐冗长;而在AI技术加持下,如今只需短短数秒便能精准获取所需数据。这是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一个实践案例。

“AI和工业生产结合,不仅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更能为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劲动能,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孟凡达表示。

然而,AI在推动工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孟凡达提到,当前工业领域细分场景众多,数据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较高,对于企业而言,开发出通用的AI解决方案具有一定难度。

不过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智能物联软硬件产业化推广实验室主任易海明则认为,未来可以通过打造专家知识库和微调大模型权重,根据自身业务需要确定工作流,并根据行业特性打造行业模型,通过这几个方面出发,确定人工智能行业模型培育路径。

在浙江,众多企业已率先踏上“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的升级之路,通过汇聚产业数据、封装工业知识、打造行业模型,打通产品全生命周期链条,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科技与人文双向奔赴

浙江智能情报知识服务平台授牌

人工智能融合赋能,已经成为产城融合的常态,也是发展方向,接下来该如何继续向前发展?

“科技与人文是‘双向奔赴’,是产城人文融合的关键。”绍兴文理学院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兼秘书长何俊杰说道,以绍兴为例,产城人文融合之路,必须走出一条“以文脉塑魂,以科技赋能,以产城载道”的特色路径。

“可以开发‘AI文化管家’,为古城保护、旅游服务、文创开发提供智能决策支持,构建‘科艺共生’产业矩阵,培育‘数字文创新物种’,创建‘人文型AI’伦理试验区。”何俊杰从人文的角度给出了一系列建议。

论坛现场,一系列授牌签约仪式的举行,也为AI赋能城市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浙江智能情报知识服务平台正式授牌,科技智库专家获颁聘任证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领域的揭榜挂帅项目完成合作签约。

AI助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在区域竞合中赢得战略主动,浙江正开启新范式,迈向新未来。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2025-05-20 AI如何助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551381.html 1 3 浙江这场论坛有答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