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二版

创新“科技副总”“产业教授”机制,推动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我市启动“产才双进”行动

舟山市“产才双进”行动近日在浙江海洋大学启动,创新推出“科技副总”“产业教授”机制。

首批6名来自高校院所的科研人才获聘“科技副总”,将到企业参与科研创新等工作,助力企业建设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6名来自企业的“产业教授”,则将被高校院所聘用,参与院校科研教学,帮助高校院所围绕产业所需,调整学科建设和科研方向,提高教学及科研的精准性和适配度。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化学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傅维琦已在微藻资源化领域深度研究16年,此次获聘浙江英灏格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将携手该公司攻关资源循环利用和生物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助力企业废水资源利用、高值微藻饲料生产。

“从制度上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傅维琦告诉记者,以往学院也跟企业有合作,但科研容易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科技副总”机制给科研人员和企业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来自浙江兴业集团的国家级人才谭柱良,在远洋渔业高附加值产品精深加工领域领衔研发的金枪鱼油高浓度DHA精炼技术,通过酶法选择性水解使浓缩金枪鱼油中的DHA含量首次达到40%,推动金枪鱼加工品在婴幼儿配方食品的添加应用。受聘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产业教授”后,谭柱良将带着企业端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经验,助力高校围绕产业需求调整学科建设与科研方向,为学生到工厂、实验室实习实践打通通道。

以人才链串联产业链、创新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参与舟山“产才双进”行动的万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充满期待。该公司副总工程师方玉川告诉记者,公司多年来专注于绿色修船关键技术创新,此次受聘公司“科技副总”的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船机室副主任戴志远与企业的需求精准匹配。接下来,公司也会主动梳理技术诉求,优化合作机制,加大科研投入,确保合作落地见效。

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创新推出的“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等机制,旨在推动实现人才资源与产业需求、创新要素的深度协同,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才产互融”的良性循环。下一步,将继续围绕海洋特色产业,分层分类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产才双进”活动,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塑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聚焦“一条鱼”、绿色石化与新材料、数字海洋等重点海洋产业需求,共破行业难题,4家在舟高校与6家企业还现场签约了6个校企联合攻关项目。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博士(后)引育联合体也正式揭牌,推动高层次人才的共引、共育、共享,为海洋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来源:《舟山日报》)

2025-04-21 创新“科技副总”“产业教授”机制,推动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545057.html 1 3 我市启动“产才双进”行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