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缪珊珊 通讯员 章丹琳)“现在每个月收入都增加了不少,这本高级工证书真是实实在在的‘金饭碗’。”电子设备装接工李师傅在去年全区电子设备装接工职业技能竞赛中,通过“以赛代评”获得高级工证书,之后他的职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李师傅的喜悦,也道出了普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记者从近日举行的普陀区技能型社会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2024年7月成立技能人才评价管理服务中心以来,我区创新构建了“培训-竞赛-评价-激励”全链条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已成功举办电子设备装接工、架子工等3场技能竞赛,44人通过竞赛获得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为技能人才搭建了广阔的成长舞台。
“技能竞赛只是人才培育的快车道之一。”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局紧紧围绕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聚焦重点产业平台群体,积极推进区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加快培育普陀工匠和高素养职业技能劳动者。
2024年,我区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4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5355人,高技能人才2067人,构建起高质量技能培育体系。在重点产业支撑方面,围绕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三大领域培育技能人才4834人,其中数字高技能人才305人。针对“一老一小”民生需求,培训家政、养老护理等技能人才948人。同时推进技能评价改革,推动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成为“新八级工”第三批试点企业,探索特级技师培养路径。通过举办“海工匠星”船舶高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提供优质岗位38个,需求人数218人,相关人员就业后最高月薪达1.5万元,有效拓宽了人才引进渠道。
此外,我区积极打造技能培训海岛样板。通过整合“政校企”资源,建设普陀“工匠学院”和培训基地,依托共富工坊、零工市场等平台,构建“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目前已建成2家技能乡村(社区)和3家技能型企业。
在技能评价方面,我区推行市场化评价改革,推动企业自主认定备案,2024年完成16批次251人次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并通过定期发布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实施差异化培训补贴政策,提升重点行业和群体就业技能。目前,全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达34.89%,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构建技能共富生态,我区还推出专项金融支持政策。”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匠贷”为技能人才、劳模工匠提供20至50万元个人信贷;“企业贷”为技能型及自主评价企业等提供最高1000万元额度的支持。截至2024年底,“技能共富贷”累计授信超12亿元。
同时,我区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在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提供优待,并开展“新时代普陀工匠”评选,重点从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领域遴选约40名高技能人才,择优推荐省级荣誉评选,多维度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获得感。
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技能型社会建设,通过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整合资源开发符合产业需求的实用课程,强化重点领域技能培训;积极构建特色竞赛体系,推动和完善“以赛代评”人才评价模式;依托企业、院校建立培养基地,扩大高技能人才规模;创新“技能+创业”融合模式,在培训中增设创业指导课程,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场地、资金等支持,助力技能人才创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