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在碳中和与数字化转型的双重驱动下,现代城市的品质提升已突破传统维度,演变为能源效率、空间温度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普陀区着力发展绿色能源和低碳循环经济,打造品质城市,这既是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也是挖掘自身资源潜力的关键路径,通过技术创新、制度设计、产业升级等方式,破解资源约束,平衡开发与保护,实现价值跃迁,推动从“生态脆弱区”转型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连续两年获得“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区”殊荣。
近年来,普陀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聚焦能源强区发展目标,立足海洋、港口等资源优势,深入推进“风光普陀”“海上氢岛”“LNG登陆中心”等行动计划,初步构建集火、风、光、潮、氢、油、气等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体系,累计建成风电、光伏装机容量46.7万千瓦。但由于技术限制、研发时间过短等原因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一是能源结构失衡待调。尽管我区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但能源结构仍以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为主,这些能源的消耗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也增加了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难度。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仍然较低,难以完全替代传统能源。二是技术人才培养不足。我区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创新和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同时,高级技能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足,难以支撑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三是经济生态矛盾突出。过去过度依赖旅游业与渔业,导致资源开发粗放化。例如,旅游旺季产生的环境超载以及渔业捕捞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下降,不仅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也制约了我区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亟需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对此,我区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及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助力打造温暖温馨品质城市。
一、发展新型能源,为品质之城添彩
聚焦低碳能源,构建综合供能体系。六横聚焦国家能源“双碳”目标,以热电联产为核心,着力发展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系统。该体系从电厂余热水中回收热量,通过集中供能模式,实现冬季供暖、夏季供冷及全年生活热水供应,彻底摆脱传统空调外机、电热水器等设备依赖。经测算,六横“三联供”系统加热制冷的运行成本仅为使用天然气的15%、用电的10%、空气源热泵的26%,年均可节约标煤8300吨,同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78吨及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谋划推进国能电厂、国投吉能电厂余热综合利用工程,通过管网延伸将余热输送至普陀居住片区,构建覆盖全域的清洁能源供应网络。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区域能源利用效率,助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格局。推动模式创新,加速能源结构转型。登步岛光伏项目建设在24个水产养殖水面上,采用22.5米的大跨度支架,大幅提高原有土地的利用率,实现空间分层利用。这种“渔光互补”绿色渔业生产模式,在实现渔业和光伏发电的双重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稳定增收。下步,将督促项目业主加快开展养殖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做法,为全市渔光互补电站打造示范样板。加强技术升级,推进先进设备发展。坚持科技赋能,全链条助推水产行业从“粗放加工”到“向绿而行”。舟山市慧达水产制品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全面升级废水预处理设施,蛋白质回收率达到1.5%以上,鱼糜加工废水化学需氧量降低60%以上,提高了鱼糜加工企业的蛋白质回收率并降低了废水化学需氧量,废水中回收的蛋白质还可以用来提炼制备生物肽,在食品、饲料和医疗保健等行业广泛应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减污降碳成效显著。普陀万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加强自主创新,实现坞修船舶超高压水真空射流除锈全覆盖,提高30%修船效率和年度减排10万吨矿砂粉尘。该公司还研发制造了绿色修船设备并成功出口新加坡,完成浙江绿色修船高端装备的境外首单,展现了技术创新在节约能源和产业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科技赋能,让城市更加聪明
空域智控赋能治理。利用无人机技术,凭借其机动灵活、巡查范围广泛及不受地形限制的特点,在高空违建监测、工地监管、河道巡查及应急指挥等城市管理领域发挥显著作用。“空中城管”通过快速响应、广角视野及精准定位,实时高清回传拍摄画面至指挥中心,有效打击无证经营、市容乱象等问题,实现人巡与机巡的高效结合。此举不仅可以显著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与精确度,还为居民创造了一个更加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展现了科技赋能城市治理的新成效。智慧车载联动执法。城市管理车载智慧巡查系统与5G执法记录仪相结合,依托智慧调度指挥室等终端,构建“移动指挥+网格管理+多跨协同”模式。移动巡逻车在日常巡查中拍照、录像取证不文明行为,并即时推送至指挥室。指挥人员与现场执法人员实时交互,提升决策效率与工作效能,同时监督执法行为。5G执法记录仪支持远程视频连线,实现远程管理、任务下达,并实时存储、回传执法视频、语音、图片。AI技术保障安全。通过AI技术构建了“感知-分析-决策”闭环系统,推动城市管理从被动处置向主动治理转型。其核心在于“社区数据仓”与“人工智能引擎”的结合,整合物联网设备、居民行为数据、公共资源信息等多维度数据,实时生成治理建议。例如,AI平台通过分析居民投诉高频词,自动优化物业服务优先级;AI安防系统通过人脸识别与行为分析,实现异常事件预警,响应效率提升。
三、打造无废城市,为绿色发展助力
推广绿色出行。普陀景区通过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实现废弃物减量与资源回收,并建立“智慧旅游”体系,推行电子门票,减少纸质使用。景区内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制定并实施“减塑”计划。同时,通过电子屏等媒介宣传“无废、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引导游客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安期峰、塔湾金沙、桃花寨等区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提升与生态化改造,已成功创建“无废景区”。增设充电设施。在城市交通领域,新能源充电设施逐渐增加,发展“风光储充”的充电模式是未来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区聚焦住宅小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难的问题,重点考察了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安装情况,并与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充电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现状。基于此,我区2024年在碧海莲缘南侧公共停车场和镁豪国际酒店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个。
普陀区将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以发展大能源产业为抓手,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技术创新与智能融合,多方参与与互惠共享,加快构筑起绿色、低碳、智能的发展模式,促进新能源产业与千行百业有机融合,为打造温暖温馨品质城市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