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我区创新镇村同责“双十清单”,推动15个基层党建项目、108个“兴村治社一件事”落地见效。出台小区业委会运行规范,提炼推广村社书记“领雁服务十法”,1街道5村(社区)获评全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单位。
充分激活“红色细胞”,持续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纳管流入党员412名,推动流入党员向小区党支部报到服务1057人次。深化小岛党员“三回三强”行动,推动小岛党员下沉服务海岛群众7850余人次。广泛开展点赞点亮系列活动,累计点赞先锋言行632人次、送赞上门110余人,广大党员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进一步加强。
坚持育才聚才 激活创新之源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从组建人才服务员队伍靠前服务,到首次推出人才增值化服务“十优享”工程,再到构建高校聘才、与企业共用的“互聘共享”模式,一项项体制机制创新的背后,是普陀求贤若渴的满满诚意。
聚人才之力,强发展之势。一年来,我区锚定“大人才观”,以超常规举措抓引育、搭平台、优生态,打造人才服务最优区,促人才新优势赋能海洋新质生产力。
突出引育向精。我区实施重点企业高层次人才三年全覆盖行动,建立“一企一策一档”人才需求清单,全年新引进青年博士11人,其中外籍2人;新引育高层次人才40人,其中32人入职企业,较去年提高40%。新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2人,力促重点人才工程到岗5人,刷新历年纪录,首次突破国家级人才全职落地。
突出机制向新。我区迭代“1+3”重点产业人才政策体系,发布大健康专项政策。聚焦授权赋能,扩大产业人才自主评价范围,累计为12家重点企业自主评价人才59人。着眼“教科人”融合贯通,在全市率先探索高层次人才校企“互聘共享”,成功引进海洋生物、海洋环境领域省级专家2名。
突出平台向强。我区着力打造海洋人才产学研融合示范区,与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海洋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中心、普陀科技人才合作中心等平台,达成合作项目16个。
突出生态向优。我区精准对接人才发展全周期需求,集成推出人才礼遇“十优享”工程,着力解决人才关心关注的“关键小事”和“成长大事”,持续打响“人才与海”服务品牌。
又踏层峰望眼开,更扬云帆立潮头。站在新的起点,全区组织系统将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举旗定向,持续建强组织、用好干部、盘活人才,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组工担当,为推动现代化新普陀建设再上新台阶贡献组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