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杰 通讯员 丁泳翔)日前,普陀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核心区传来捷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成功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这是浙江省第一家船舶修造领域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也是全市首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标志着我区船舶与海工产业正式迈入从“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转变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内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技术创新平台。它是国家根据创新驱动发展要求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对创新能力强、创新机制好、引领示范作用大的企业技术中心进行的认定,旨在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在行业内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创建,是我们企业强化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紧随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在绿色化生产、数字化运营、智能化制造等方面持续加码发力,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近三年研发费用总额高达3.62亿元,年均研发费用1亿元以上。目前企业已建成“博士后工作站”“智能船厂联合研发中心”“船舶与海洋工程工匠学院”等多个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为新能源船舶研发、新船型研制、绿色环保及技术研发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从一企,观全域。近年来,我区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和优越的港口岸线条件,紧跟全球船舶修造行业低碳环保发展趋势,积极抢抓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两重”“两新”等国家战略机遇,大力推进船舶修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以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为牵引,持续打响普陀“绿色修造船”品牌,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目前,全区拥有船舶修造企业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全球修船十强企业占据3席。近五年来,我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统筹推进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推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区规模以上船舶修造业产值从77.2亿元跃升至152.6亿元,成功实现翻番。同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发投入占产值的比重从1.8%提升至2.2%;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全面提速,覆盖率从64%大幅提升至100%,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政府推动、企业自强、精准帮扶’的思路,持续关注企业需求,深化产学研对接,通过‘一企一策’精准施策,支持船舶修造企业拓展LNG船舶维修、集装箱船天桥加高改装等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业务,助力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发展。”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