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卧薪尝胆”探实

□林上军

初到杭州,听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地就在附近,于是寻个傍晚,单独驱车前往,想探个究竟。

从杭州萧山区南出发约一刻钟,抵达湘湖边山脚下,顺着导航,从一小径拾级而上。据查,此山称老虎洞山,海拔218米。

林木森然,曲径通幽。已近黄昏,几无上山之人,偶有下山之客,从口音听出,多为本地居民。没多久,终于看到一个洞穴,这就是传说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地,目视仅能容一张床铺,现在上有木板遮盖,两侧有木片支撑,外沿有多纵木条铺设,令人浮想联翩。

洞穴外沿有一小巧的观景台,供游人驻足停留远眺。站在此处瞻观,农田湖泊尽收眼底,江流隐约可见,令人心旷神怡。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卧薪尝胆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吴王阖闾被勾践打败,重伤不治身亡。临死前,他嘱咐夫差一定要报仇雪耻。两年之后,夫差在夫椒战役中,将勾践军队围困在会稽山上。

为求得一线生机,勾践派遣大臣文种出使吴国,通过贿赂吴国权臣伯嚭和进献美人西施的方式,求得夫差饶了勾践一命。但作为停战条件之一,夫差要求勾践进入吴国侍奉他,追随他鞍前马后。勾践无奈之下只能答应。

勾践在服侍夫差期间被迫奴颜婢膝。在一次夫差生病时,勾践甚至还敢去尝试夫差的粪便,以此来表忠诚。由于勾践在吴国的表现很让夫差满意,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之后,勾践与他的心腹大臣文种一起被释放回越国。

回国之后,勾践发愤图强,决心重整军队打败吴国。为了激励自己,他每晚都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还在房里挂了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以此警醒自己不要忘了过去的屈辱。功夫不负有心人,勾践趁吴国防备不严、国力渐衰,率三千精兵击败吴国,一雪前耻。

从地图上看,这一带为越王城遗址,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山脚下,残存的城墙遗迹部分犹存,还有城山古道、洗马池、越王祠、古越亭等。越王城遗址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春秋战国时期城堡遗址。198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人说,当下浙江人那种勇于拼搏、矢志奋斗、勇立潮头的精神,不能不说与卧薪尝胆文化熏陶有关。也有人说,历史上有过这么几个人,但卧薪尝胆的故事令人质疑。

质疑一:2008年,有人从境外拍卖得来2388枚战国竹简。简中有一篇文章叫《越公其事》,详细叙述了越王勾践兵败后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灭掉吴国的历史。这一篇文章对于卧薪尝胆一事只字未提,就连勾践入吴侍奉吴王夫差一事也无记载。

质疑二:《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中,关于勾践回国后的所作所为是这样记叙的:“王归国后,磨砺身心,日夜操劳,困极之时,攻之蓼。”此文解释是,每当勾践感觉自己困了,就用蓼菜来刺激眼睛和鼻子,以此打消睡意继续办公。蓼菜是一种很苦的野菜,当时勾践警醒自己用的是蓼菜而非苦胆。

当后代人对传说中勾践励志故事表示钦佩时,也有学者对勾践为人给予蔑视,说他不地道。首先,为打败吴国,削弱吴国国力,他把煮熟的稻种卖给该国国民,导致农民颗粒无收;其次,他自己得势后,帮他复国的大臣文种被迫自杀,另一名大臣范蠡幸好离开、归隐江湖,否则命也不保。

剑影刀光观越史,大悲大勇;卧薪尝胆仰英名,可泣可歌。2000多年过去了,考证“卧薪尝胆”是否属实,其实已不重要,因为故事已深入民间,广为传播。笔者认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这样的励志故事。

2025-03-13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535920.html 1 3 “卧薪尝胆”探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