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舟山视察时深情表达了对舟山的喜爱,他说“我喜欢海边,喜欢海岛,尤其喜欢舟山”,对舟山的发展寄予厚望。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为全国、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普陀海洋旅游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提供了遵循。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拓展消费新场景新业态”,进一步为我区发展大旅游产业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
普陀旅游因“海天佛国、渔都港城”而生而兴,在近50年的发展征程中,普陀坚持大抓旅游、文旅融合,奠定夯实发展基础,旅游变革乘势而上。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普陀全域接待游客量超1100万人次,创旅游收入超15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53亿元左右,占GDP比重达11.5%,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星辰大海”计划、“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等平台集聚、辐射效应持续释放。发展质量逐年提升。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文旅高质量发展十佳县(区)、全省文旅消费品牌创建行动优秀单位、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示范县区等荣誉,连续五年跻身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普陀海岛公园入选全省首批大花园耀眼明珠。发展环境日渐优化。创新打造“海岛篮球赛事之城”。建成舟山市(普陀区)美术馆、普陀非遗馆、朱仁民艺术馆、沈家门渔港文旅驿站等地标性公共文旅空间。A级景区村实现全域覆盖,总投资约22亿元的“星辰大海上的天空之城”项目开工建设,文旅招商实现历史性突破。
虽然普陀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现代化新普陀建设目标,仍存在一些短板亟待破题。“一山独秀”发展格局尚未改变。普陀山品牌享誉全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区内“海洋”“海岛”文旅品牌相对较弱,海洋旅游目的地形象不够鲜明,面临游客量和旅游消费增长缓慢、回头客少、旅游投资热情不高等现实挑战。多元化、高端化、国际化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开发结构相对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各岛辨识度不足,缺乏具有竞争力、符合海岛特质、接轨国际的文旅项目,高端旅游产品及夜间文旅项目较少,旅游商品品牌化程度较低,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消费链延伸不足。产业发展要素保障有待完善。海岛旅游开发用地保障难度大,项目招引落地不快。海岛旅游交通受天气、运力等制约明显,陆路交通内外衔接不连贯,未形成高效交通体系。旅游发展所需的专业策划运营平台和人才缺乏。
当前,普陀旅游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动能转换的战略机遇期。下一步,普陀区将紧抓240小时入境免签、普陀山机场升格为国际机场等利好,坚持国际视野、绿色发展、文旅融合、品牌引领、创新驱动,大力实施“海洋文化铸魂、海洋旅游提质、海洋运动赋能”发展战略,构建高质量现代海洋旅游产业体系,激发旅游从单一目的地向多元化供给加速转型,向国际旅游城市大步迈进。
一、勾画战略路径,构建“未来感”发展格局
一是树立“接轨国际、面朝未来”的旅游发展新视野。依托渔港商贸国际化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打造,对标国际一流品质,提升商贸、餐饮、休闲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品质生态人居环境,积极发展入境游,培育新的旅游增量。二是构建“海陆统筹、山海联动”的旅游空间新格局。按照“本岛立门户、全岛强关联、离岛显特色”的理念,强化“一城多岛”海陆统筹,高质量推进普陀旅游一体化发展。以普陀山海水云天项目为牵引,开拓城市旅游新空间。三是激活“爆款引流、全时留客”的旅游消费新业态。壮大夜间经济、赛事经济、会展经济、影视经济、低空经济、银发经济、演艺经济等旅游新业态、新场景,打造爆款产品,开拓文旅消费市场新空间。四是提升“文创激活、价值叠加”的旅游品牌新高度。大力引进国际化酒店服务品牌、国内外知名演艺品牌、有影响力的城市商业运营品牌,构建多层次的特色品牌矩阵。持续招引青创、文创团队入驻,促进多层次文旅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和叠加。
二、聚焦重点领域,打造“普陀味”特色品牌
一是创新“立体化”的山海观光休闲旅游。加快开工普陀山海水云天项目,串联鲁家峙、沈家门、东港、展茅山体水系,打造普陀文旅新地标。创新海上、陆上、空中等立体化的游览方式,通过特色栈桥、云轨火车等方式优化渔港两岸跨海交通组织、提升“揽山瞰海”立体式游览体验,实现山海观光休闲旅游产品的迭代跃升。积极发展飞艇、热气球、动力伞、滑翔伞等低空旅游项目,打造“换个角度看海”“空中看普陀”等旅游产品。二是做特“沉浸式”的渔港风情体验旅游。迭代升级沈家门渔港“一港两岸”的景观风貌和服务业态,依托沈家门第二中心渔港(螺门港区)建设,逐步疏解沈家门渔港相关渔业功能,塑造沈家门千年渔港风姿绰约的旅游新业态。推进渔港博物馆项目建设,招引优质企业入驻普陀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沈家门渔港人文艺廊。提升渔港两岸亮化设计,选择特定空间以全息投影、光影秀等现代手法再现千年渔港风华。浓郁渔港烟火气息,集中推出餐饮美食、非遗文创、沉浸式体验、精品演艺等体验场。三是推出“全季节”的滨海康养度假旅游。发展医药医疗、森林疗愈、艺术生活、休闲运动、健康美食等业态,形成“夏有森林氧吧自然疗愈、冬有禅音养心健康食养”的全天候、全季节的滨海度假产品。利用“三联供”巨大优势,谋划建设普陀“热带雨林”。挖掘普陀大健康产业园潜力,加快推进普陀国际康养基地建设,打造国际康养产业园。聚焦年轻态、时尚范、多元化的疗愈度假客群,开发疗愈小岛、疗愈民宿、疗愈街区、疗愈田园等产品,打造“海岛疗愈”品牌。四是提升“辨识度”的主题海岛跳岛旅游。聚焦“一岛一品”、错位互补的文旅主题岛,推进“海上桃源”桃花岛、“红色记忆”蚂蚁岛、“虾意生活”虾峙岛、“五彩生态”登步岛、“追光”东极岛、“浪漫”白沙岛、“禅修”葫芦岛、“秘境”悬山岛等建设,打造海洋旅游产业多个发展极,释放海岛旅游集群魅力。突出跳岛游深度体验产品开发理念,串联各岛特色文旅资源,持续推出“海味盛宴”“红风遗韵”“海光山色”“普陀禅音”等多条具有辨识度的精品跳岛游线路。
三、实施六大行动,推动“国际化”能级跃升
一是实施项目引擎提速增效行动。加快星辰大海上的天空之城、造月海岸、佛教造像研究院一期和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如意湾文旅产业带。运营悦椿、阿鲁亚、温德姆、豪城半岛等一批高端酒店,引进各类会务、会展活动,做大会展经济。加快启动普陀山海水云天项目、诺西生物国际康养中心、造月海岸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谋划启动建设国家极地中心东海基地,谋划推动极地、极海、极峰、极空“四极世界”工程。攻坚旅游项目招引,精准定位市场需求、消费热点、发展短板,全力争取“流浪地球”文旅综合体、半升洞洞窟恐龙与元宇宙文旅综合体、长沙村顶奢人文度假村落、悬崖度假半岛酒店、星空森林主题酒店等重点在谈在谋项目落地。
二是实施海洋文脉传承赓续行动 。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盘点普陀文化“家底”。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基因,打造海洋文化IP体系,推进沈家门渔港文化挖掘、普陀渔民画系列文创产品开发等省级文化基因激活标志性项目培育工作,力推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创新发展非遗经济,探索“非遗+时尚”“非遗+国潮”“非遗+青创”新模式,立体化开发旅游伴手礼,探索“一岛一礼”“一村一物”普陀经典文创伴手礼体系,推出“普陀甘泉”“普陀甘露”品牌及系列产品。活化利用非遗场馆,鼓励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走上街头,打造“好玩的非遗”“时尚的非遗”等生活场景化非遗主题产品。
三是实施多元业态融合焕新行动。深化打造“海岛篮球赛事之城”,完善校地联合办赛新模式,建设普陀文体赛事中心,争取CUBAL文化主题馆落地,办好CUBAL、全国女子沙滩足球等品牌赛事。拓展文化体验空间,合理布局集文艺、餐饮、阅读、美学、文创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小而美”复合型文化空间。加快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海岛影视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影视岛、影视基地,发力海岛甜蜜经济,深化“旅游+婚庆”,布局一批体现普陀文化内涵的“爱情微地标”和网红打卡地,谋划建设东港如意湾婚庆摄影基地、桃花甜蜜岛爱情基地,优化婚庆产业配套服务。拓展低空文旅业态,探索开发空中游览、航拍航摄、航空运动、低空飞行科普与航拍体验等特色项目,探索开通桃花岛、白沙岛等热门景区航线。
四是实施文旅消费扩容升级行动。多元化打造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城市“夜经济”,多点提级内湖商圈、普陀水街、鲁家峙夜经济等消费载体,协同沈家门夜排档与普陀湾城市阳台,打造“展销融合”新模式,营造夜演、夜游、夜购、夜娱等“不打烊”消费场景。激发沈家门十里渔港烟火味,打造海鲜地摊、渔都夜市等特色跳蚤市场。精心举办小岛音乐会、星空音乐大舞台,引进市场化品牌音乐会,全力打造“诗和远方”流量汇聚地。在节假日、寒暑假等特殊时段,结合各区块特色,策划体验感强、游客乐见的文旅活动和精品路线,将旅游吸引力转化为消费吸引力。壮大普陀福集、路下市集、沈院雅集等主题市集,助力市集经济持续出圈。推广“普陀鲜味”美食标识,探索“一岛一味”地理标志工程,进一步打响普陀大黄鱼、带鱼、梭子蟹等海鲜美食知名度。做大普陀旅宿招牌,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中高端品牌酒店,形成滨海、亲子、康养等主题鲜明的品质酒店集群。
五是实施城市营销引流拓源行动。提升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能级,继续与“招商伊敦”号保持紧密合作,加强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联动,整合两地资源优势,探索邮轮“双母港”模式,启动建设普陀休闲船艇母港。谋划国际邮轮港西岙基地迁建鲁家峙,建设超大型国际邮轮港工程。加强与直播电商头部企业、短视频领军企业、知名传媒机构、文体界名人等合作,壮大普陀达人旅行官队伍,为普陀造势引流。大力拓展东南亚、港澳台等境外客源市场,培育新的旅游增量。强化品牌赛会营销。抢抓“跟着赛事去旅行”新风尚,深入挖掘赛事品牌的市场价值,依托CUBAL搭建的平台渠道,策划开展面向高校的国际化文旅主题推介,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迭代升级融合海洋与佛文化元素的佛茶会,积极探索举办全国茶品、茶器会展会。
六是实施旅游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开工莲花洋客运枢纽,启动建设一带一路世纪友好公园,加快建设白沙岛--柴山岛跨海栈桥、桃花旅游配套道路一期,加快实施南中山绿道、中央山体公园、如意湾最美公路等项目,打造东海最美城市滨海岸线。积极发展入境旅游,加强与国际旅游运营商和旅行社协会对接,加快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准与国际接轨,推动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严格规范经营管理,提升窗口行业双语服务水平,畅通外籍游客购票、餐饮、住宿、出行、预约等渠道,推动入境游客行政服务和游览服务便利化。
四、加强要素保障,构建“竞争力”支撑体系
一是注重政策引导。探索出台促进大旅游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加快组建旅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撬动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对普陀旅游的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文旅项目建设。创新产业融资服务,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推出更多基于旅游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吃透用好“两重”“两新”等各级经济政策导向,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推动用地、用海等指标向符合条件的文旅产业项目倾斜。二是做好前瞻研究。加快谋划六横大桥桥隧工程(六横大桥三期),串联六横-虾峙-桃花-登步-鲁家峙等南部诸岛,接入沿海高速交通网,形成海岛15分钟同城圈。重新定位桃花岛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启动海上桃花源大型主题旅游岛建设。提前做好甬舟高铁、六横公路大桥开通对普陀旅游业发展影响预判,谋划交通接驳方式、引流策略、产品体系,创造消费增量。三是强化人才支撑。注重文旅产业人才体系建设,做好名家名师、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一线旅游服务人员的“引、育、留、培”文章,形成门类齐全、层次完备的文旅人才梯队。制定普陀文旅人才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健全从业人员培训机制。探索成立文旅发展专家智库,为普陀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岛约世界,梦翔山海。随着“中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的深入推进,普陀海岛旅游将在新时代激荡出更具活力的浪花。普陀将奋力打造“近悦远来”的国际旅游城市,努力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为建设旅游强国贡献力量。